孔子在《易经》乾卦上的这句象词和林则徐堂上的对联给大家讲了一遍。
在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时,他把“君子”这个词的历史涵义和现代的竺可桢、李四光、钱学森、华罗庚等联系起来,给同学们传递了一个学习无止境,科学能报国的意念;在讲“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时,他讲了处事的原则,给学生们描述了既要博采众长,又要自强自励的人生境界;对思想活跃期的少年,这些教育是很必要的,虽然他们还懵懂,但是能受到启迪。
闵敏说干就干,她要在种地之前包下院里的实验田。她起草了一个方案,找水昜给她修改。
水昜见她的方案可行性很强,把30公顷实验田算到了平方米,把实验品种精确到了株,把种子产量算到了颗粒,把投入生产资料换算成资金并细到了元角分,不愧是理科的高材生。但是,在阐述意义方面则显得薄弱了许多。
水昜没有动她的方案,又为她起草了一个报告。报告中阐述了三方面内容:
一是用中央1号文件为导语,阐述了落实《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精神的重要意义,把它归结到了是否和中央保持一致,是做改革的推动者,还是做改革的阻碍者上;
二是用农村的现状,阐述了推广科学种田的必要性,列举了米麦间种中选种的重要性,推算了选好适宜的种子能增产增收的可行性,把这三性归结到了利国、利民上,并上升到这是农科院的科研宗旨所在,提示院领导不这么做就背离了办院方针,将成为全国农业科研院所的落后单位;
三是从院内利益出发,阐述了推行这一方案的三大利处:一可解决一线科研人员的后忧之忧,二可调动农工的积极性,三可为院里节支创收,最后以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做结论,呼吁院领导高度重视,在种地之前做出决策,以免耽误一年的时光。
闵敏看了这一报告心潮澎湃,她把田间找来,让他站在领导的角度,听她朗读报告。田间说:“领导听了这个报告,如果还无动于衷的话,咱们就把报告和方案公诸于众,研究员们肯定会支持我们。”
闵敏更激进,她说:“要是他们无动于衷,我就让全体农工签字画押,到省农业厅上书。院里要是开除我,我也不怕,有我们户长这个笔杆子,我就去中央去上诉。”
农科院领导没有象闵敏想的那样,唐川是一位早年参加革命的科技工作者,和中央保持一致是他的党性所在,实事求是是他的一贯工作方针,尽管文革中他靠边站了,官复原职后,他久挫弥坚。接到报告和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