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三菜一汤,比许多人自己家里吃的更丰盛。不过,从宰相到小吏,提供的例食都是一样的,也有人不愿意吃,自己出去买。
所以世家子弟听了这话,没什么感觉,但寒门出身的士子们却都很高兴。
京城居,大不易。他们赶考已经花了很多钱,若是留在京城为官,租赁房屋、置办衣裳行头、与同僚交往等等,花钱的地方只会更多,宫里能提供一餐饭,省好多事呢。
其实贺星回已经在计划给官员们涨薪水了。大越的官员,工资真不算高,全靠一些灰色收入维持生活,这很显然不是什么好风气,贺星回一直想整顿。她之所以要将吏部拿下,换上自己的人,就是为了着手这件事。
等瞿英上任,应该就可以提上日程了。
吃饭虽然只是一件小事,但民以食为天,吃饱之后,士子们对于朝廷的归属感又更多了一分,就连写卷子的时候也更有劲儿了。
以前考试由吏部主管的时候,还有给烛的规矩。也就是说,天黑之后,给考生们一人发一根蜡烛,能多写一会儿。贺星回改革科举,就把这一条改掉了,这个时代的房子都是木质结构,容易起火,以蜡烛的亮度,对眼睛也不好,不如让考生提高效率,白天答完。
今天是殿试,要当场出成绩,收卷就更早了。
将到未时,礼部官员就提醒考生们,交卷的时间快到了。不一时,贺星回便领着重臣们又从后面走了出来。
好在考生们一直在争分夺秒,这时候都已经答完了。
贺星回见状,便道,“那就收上来吧,不必等到时间。”
殿试只糊名,不誊写。收了卷子,考官们就当场开始批阅。总共也就只有一百零九名考生,十几个考官同时阅卷,不一时就排出了初步的名次,将试卷送到重臣手中。
重臣们会对名次再做斟酌,最后将前十的试卷呈给贺星回,由她来决定最后的名次。
直到这时候,才会拆开考卷糊名处,方便她根据自己的想法和印象,再对最后的排名做调整。不过这一回,贺星回没有做改动,翻看完毕,就将之递给了礼官。
阅卷的时候,考生就被带出去,在门口等候。另有内侍过来将殿里的桌椅都搬走。等到阅卷结束,名次出来,殿内已经空下来了,唱名的礼部官员捧着写了排名的红榜,站在门口高声唱名。
依旧是从最后一个开始念,“殿试放榜!某州某生高中第一百零九名,赐进士出身!”
考生们不约而同地叹息了一声,最后一名还是原来那位,看来陆谏的第三是稳了。这说明他考到了前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