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兄弟的建议,我跟我们当家的商议商议,看能不能把二楼给接上。”
“那敢情好,这街上不少店铺都是两层的。”
杨家饭庄卷土重来,自然引起了街坊们的注意。特别是那些竞争对手们。像吴家酒楼,如意楼这样的酒楼。
吴 家酒楼早换了个新掌柜,姓金,据说是吴成名妻子的堂兄。这姓金的,李竹没见过,不过听人说,跟孙掌柜的比起来也不遑多让。李竹是被上次的事给弄出阴影来 了。这一次先提醒李大姑一定要小心防备,这夫妻俩也都有了经验,每日都小心检查,将店里弄得干干净净,饭菜价格公道,味道纯正。小二待人和气,不以貌取 人。让人挑不出什么毛病来。
杨家饭庄开业不已,饭庄门口就聚集不少乞丐,专等着剩饭。这个时候可不像现代,大多数客人都十分珍惜 粮食,一般都吃得很干净,即便有少数剩下的,杨老实和李大姑也不舍得扔,和小二杂工们就分着吃了,即便剩下汤水,也能用木桶拉回家喂猪。不过,李大姑一是 怜悯这些可怜人,二是感念那几个乞丐帮忙救火的事,因此尽量挪出去剩饭给他们。不过,人多饭少,只能先到先得。于是在杨家饭庄门口通常有两大奇景,一是排 队吃饭的。二是排队要饭。
饭庄生意火爆是好事,但随之也有人手不足的烦恼。因为杨云嫁了人,家里就缺了一个看家的,李大姑家养得猪羊鸡鸭离不了人。虽然李竹和邻居能帮着看几天,但终究不是长久之事。
李竹就建议大姑再招一个帐房,专门收帐记帐。当然,要找靠得住的。
招帐房的消息放出去不久,就有人上门来问。这人不是旁人,却是熟人张文。
李竹听杨墨说过,张文并没考过秀才,他现在仅是个童生。听说在给一户人家的孩子当先生。
“婶子,听说你家招帐房,我就厚着脸皮来问问。”张文说道。
李大姑和他寒暄几句就问他怎么不当先生了,毕竟教书可比帐房体面。
张文苦笑:“那户人家的孩子并不适合读书,老跟我捣乱,我说不得训不得,跟他家人说,他父母反怨我没本事教不好孩子。就辞了。家里还有老母亲和两个孩子要养。”
李大姑自然知道他家的情况,进去跟杨老实商量了一会儿,便同意了。
张文来后,做事十分勤恳认真。不光帐本记得清楚明白,有时张虎忙不过来也来帮忙。这两人被客人戏称为二张。
饭庄的生意一直顺风顺水,其他店家也没人来找麻烦。
李竹三五不时地进城逛逛,有时会带来一两个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