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一串
首页

第二百八十六章 猪肉简史

这道菜并非后世牵强附会,它是怎么来的呢?

按今天的话说,苏东坡是个斜杠青年,诗词书画四绝,哪样拿出来都能予取予求,做到当世极致,唯独除了自己的官运。

乌台诗案后,苏轼被贬到黄州,在今天的湖北黄冈担任团练副使,一个并无实权的小官。苏东坡在这里待了四年零两个月之久,这是他物质上最艰难的岁月,但也是他创作的黄金时期,《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寒食帖都出自这里。

但是苏东坡在民间最有影响力的创作,恐怕要数东坡肉,这道菜记录在他的《猪肉颂》中:

“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这就是东坡肉的由来,东坡肉的诞生地就是在黄州,它诞生于苏东坡的匮乏时期。

苏东坡用大白话记录了当时猪肉地位低下,富人不理,穷人不会吃的现实,又交代了菜的基本做法。最关键的两点,一是少放水,二是小火慢炖。后世千年,工艺、调味纵有千变万化,这两点是共同坚持的。这决定了东坡肉的基本口感,就是极致软烂。

用“入口即化”这种滥词形容口感和讲脱口秀用谐音哽一样,是应该要被罚款的,但是在东坡肉上好像没有别的词更合适

后世真正定名东坡肉,大概是在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肉之大胾不割者,名东坡肉。”

这里也点出了东坡肉的一大外形特征——别切得太小。东坡肉在刀工上,以大为美。直到清代,东坡肉才逐渐分小,一份东坡肉被分成10块20块,每块一两多,主要原因是为了缩短烹饪时间。

在陆游的《老学庵笔记》中,苏东坡是个标准甜党,他喜爱吃各种能把周围人齁着的蜜渍食物。可以猜测,东坡肉最早的口味,也很可能就是甜口的。

夏曾传在《随园食单补正》中记录“杭有炖肉者,以肉一大方炖至极烂而锋棱不倒。……杭人又称之为东坡肉。”

“极烂而锋棱不倒”,这实在是个对东坡肉视觉质感非常形象的记录。

在中国古代,当有高级文人加入到某种事物的生产、创作和审美标准的制定中,那么这个行当就可能获得脱胎换骨的际遇,无论是瓷器、茶叶还是家具。

东坡肉如今作为浙江菜的代表,长盛不衰,它的基本原材料是五花肉,葱姜、白糖、酱油、绍酒。

今天东坡肉的一般做法是,五花肉切成3厘米见方,沸水煮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

相关小说

沦为男主玩物的绿茶女配H 都市 /
沦为男主玩物的绿茶女配H
绵软软
《打脸女配高攀上男主之后H》if线又称原著篇 没有穿书的魔幻,走现实暗黑、强制路...
126489字09-29
1979黄金时代 都市 /
1979黄金时代
睡觉会变白
3433318字06-06
都重生了谁考公务员啊 都市 /
都重生了谁考公务员啊
柳岸花又明
3121363字08-04
三塔游戏 都市 /
三塔游戏
更从心
3269495字08-02
八十年代渔猎日常 都市 /
八十年代渔猎日常
周记的九命病猫
2350330字08-02
勾引闺蜜男友(NP) 都市 /
勾引闺蜜男友(NP)
做冷
闺蜜长得美,校草们接二连三追。高考都有别校校草舔着脸上门,拿着笔在手上求着留号...
41348字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