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片刻,想了一下该怎么把上午从父亲那听到的话说出来,好一会才试探性地问道:“霍先生,昨天我听您说好像是想投资内地市场?”
“嗯,是有这个打算。”霍耀文点了点头,想起刚刚看到的那篇文章,伸出手拿起桌上一张报纸递了过去,笑道:“我最近一直在研究国内改革开放的政策,这篇文章写的很不错,李先生你有空的话可以看看。”
“论改革开放”这个标题……李文辉立马就明白霍耀文不是有这个打算,而是切实的有这个心思了,咬了咬牙,他直接说道:“不知道霍先生投资内地是不是想从事电器生意?”
霍耀文眉毛一挑,瞥了眼白蕴和,见他微微摇头,明白不是白蕴和主动找的李文辉。这么看来应该是自己昨天临别前随口说的那么一句话,让他知道自己有在内地投资电器生意的想法了吧。
见对方既然主动找上门,想来是为了探明自己的想法,霍耀文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也没有保留,直接面带笑容地说道:“李先生猜的不错,之前我还和白顾问讨论了,清楚目前国内电器市场可以说是一片空白。不,可以说国内什么生意都是一片空白,但总得来说电器是最缺的。一方面是因为技术的问题,一方面是因为产量的问题。”
...
求月票,求订阅!大佬们,再求一波。
第611章 【手电筒也是电器】
后世网上有过这么一篇有关国内家电史的文章,讲的是从70年代至今的家电普及率,70年代早期国内基本上是一清二白,那时国内能够看见过电视机、洗衣机、冰箱的人,都是出国在日本、欧美国家开的眼界。
那时候如果说国人能够拥有家电的话,那也就是“三转一响带咔嚓”。所谓,三转是指手表、自行车和电风扇,一响是收音机,咔嚓是指照相机,这几乎是一个家境非常好的人,才能够拥有的奢侈品。
90年代春节晚会上有一个小品,台词有一段是大概是这样说的:“你家当年这么穷啊?”“谁说的?当年我们家还有一样家用电器!”“啊?还有家电?是什么?”“手电筒嘛!”
“马大帅”因这句春晚台词让无数男女老少笑破肚皮。不过这段话放在6-70年代,还真不算夸张,在这个物资匮乏的时代,人们为了填饱肚子而四处奔波,家用电器对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可以说70年代电器在国内的普及率不到1%,这还是为了写出来好看,总不能严苛的去精密计算,写出0.00几吧。
很多人常说怀念过去家电的耐用性,但事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