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明白并不能减轻心中那种撕裂般的痛苦,那就仿佛送孩子上学的父母,明明知道那是应走的一条路,可还是宁愿这孩子,就像小时候那样,要时时拉着手一刻不分离。这种比喻也许不那么恰当,可感觉确实一样的。她现在真希望自己还是十一二,不用嫁人,不用走世俗规定的路,一直跟着杨氏,不管在哪里,她们母女总是能在一起的。
想到这里,她又不由得有些恼恨起朱抵,都是这个家伙早先设的局,否则她现在也许也在那条船上了!这种恼恨是没有道理的,可在这一刻她也有些蛮横了。
“可你就算哭破了嗓子也没用啊。”
……本来沉浸在悲伤中的安姐的脸囧了起来,她瞪着朱抵,眼神莫名。这尼玛明明是一个伤感的场景,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台词?朱抵被她看的有些莫名其妙,眨眨眼:“好妹妹,你一向是最清楚不过的,应该知道与其在这里伤心,不如多吃点肉,这身体好了,比什么都有用,天津的包子很有名,一会儿咱们去来几个?”
说到最后,两眼已经闪闪发光,安姐默默的把视线转到了车外,跟着这么一个二货,真是让人伤感都伤不起来啊!
到了最后,两人果然吃了不少包子,并且还带回去了很多,反正现在天凉肉包子也放不坏,不过这带回去的味道如何,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高老爷走了,王氏怀孕了,安姐在南安王府的日子又恢复了平静。此时,她的庄子和铺子都已经打理妥当,因那文具铺的掌柜有些太不像话,她干脆就换了一个。
那个掌柜是张家的老人,张氏在时他就有些小动作,因问题不大,再加上他家几代都为张家做事,张氏也就没有太过理会。待张氏去了,这个掌柜就有些变本加厉了,他倒也聪明,知道一个文具店本身利润就有数,做的太过火了就算他有体面,也挡不住。因此只拿东西不动银子,东西他也只拿那些精细的,之后再用平常的抵充了。这么一来二去,账面上看不出来,实惠就落到了他手中。
安姐本来是不想动他的,再怎么说也是张氏留下的,但见他没有丝毫悔改的意思,这才不客气的。那掌柜没想到安姐真敢开他,还放下几句狠话,之后就跑到张府哭诉一番。
对这事张家是有些恼怒的,不看僧面也要看看佛面,再怎么说,这也是张家的人,安姐说开就开了,忒是不给情面。可张家现在的主导思想就是舀光养晦,也不可能因为这件事去找安姐问罪,只是赵姨娘在静姐身边嘀咕了一番。而静姐虽然鲁莽,毕竟是在张氏身边长大的,这段日子又正在管家,知道好歹,当下就把赵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