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脸,支持国家政策,不土葬,用火葬。故而出殡不是直接去寿坑,而是转道去城里的火葬场。
殡仪馆派了车过来,老太太的棺材大,车里搁不下。好在魏大姑爷的四轮拖拉机跟牛车一样给力,就搭四轮车上。
另外还有其他几辆叫来的面包车,小皮卡,就载着亲朋好友,吹啦弹唱的一并进城去。
到了火葬场还得等。
别看这火葬场不吉利,人人避之不及。可这地方不是你不想来就能不来的,毕竟生与死每个人都逃不开。医院里天天有人出生,这殡仪馆里自然也是天天都有死人。
都说医院的产房门口,最能见识人心。
但其实,殡仪馆火葬场这里,也照样是人生百态,纤毫毕露。
魏家“人多势众”,老太太又是搭着硕大的老木疙瘩来的,一登场就夺尽眼球。
等在殡仪馆里的其他死者家属,就有那八卦闲心的,跟魏家人打听。
闲着也是闲着,就拦不住嚼舌头。得知魏奶奶是响应国家号召,支持儿子工作,主动要求火葬,众人都挑大拇哥,很是羡慕。
不是羡慕老太太思想觉悟高,而是羡慕她有个出息的儿子。否则寻常农妇响应国家号召,主动要求火葬,可没啥叫人羡慕的,只叫人觉的傻冒。
这就是人心,水往低处流,人心却只看着高的。
这一等就等到中午,三姑爷又带着儿子大娃给大伙送午饭,都是打包好的整桌席面,冷盘热炒,硬菜点心,一个不缺。主食是瓷实的大馒头,管饱解饿。
这一手露的,又是博了不少口彩,都说厨师好手艺。
三姑爷父子俩也不敢居功,只说是魏爸爸交代的,吃好喝好招呼好。
他们这么卖力气,魏爸爸心里虽然气昨晚上魏丹受委屈,可也不好开口说什么了。
他不开口,知情的小两口也没话可说。不知情的诸如魏妈妈和魏大姑一家,以及其他亲朋好友帮忙管事的,更觉的三姑一家有情有义,夸赞连连。
这事闹的,连一向跟魏丹不对付的罗芙馨都替他委屈了。
办完正事,魏家人又一路吹吹打打,迎着老太太回去。一路上山,安置寿坟。
这又有许多的讲究,横竖罗芙馨是一概不知,只听着管事先生的号令,让磕头就磕头,让烧香就烧香,让哭就低头抹眼泪。
如此折腾到下午三点半,老太太的棺材终于安稳入坑。
顿时鼓乐齐鸣,炮声隆隆,泥瓦匠们操起早就预备好的红砖水泥,七里夸差就是一顿砌,孝子贤孙们也跟着嚎啕哭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