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各国记着也毫无办法。
但同时也把大家的积极性最大的激发了出来,有的人为了能第一时间进博物馆看宝贝,竟然买了睡袋和食物,打算这几天就睡在博物馆外面了。
很多人有样学样,把博物馆的外面弄得拥挤不堪,因为博物馆对华人免费,所以没有门票一说,但看到这么多人,王进也忍不住开始发放门票,只有华人才能得到免费的门票,别的国家的人只能买。
博物馆每天接待一万人,多了?对不起,请排队,等这些免费的门票发放完了,围在周边的群众才慢慢散去,而这些门票的人数,已经排到了一个月后,也就是再有人想要进博物馆,那得等一个月后了。
外国人的门票一张就要一万,但还是有前赴后继的外国人掏钱,争着抢着来博物馆。
博物馆有九层,博物馆能容纳十几万人,但为了保护好博物馆,王进规定,每天只准接待一万人。
而那些进入博物馆的专家们则是先去挨个看了看一楼到四楼的宝贝,然后才随着王进上了五楼。
五楼的镇楼之宝乃是周代九鼎。
九鼎,是九只大鼎,比司母戊方鼎制成年代更早,铸造更精美,相传,这九鼎是大禹的儿子启铸造的。
据《春秋左氏传》说,夏朝韧年,夏王划天下为九州,州设州牧。夏王令九州牧贡献青铜,铸造九鼎。为了使一鼎象征一州,各鼎所刻图形能反映该州的山川名胜,他事先振人把全国各州的名山大川形胜之地、奇异之物画成图册,然后振工匠按图仿刻于九鼎之上。这样,人们一看九鼎,便知当地风俗,鬼怪,以避凶就吉。据说,这个事受到了天帝的赞美,夏朝也因此得到了上天的保佑。
鼎是如此重要,政治内涵如此深刻,九鼎不但是无价之宝,更是镇国之宝了。
但是,周代以后,九鼎竟下落不明。
历代史籍关于九鼎的下落,材料很多,猜测虽多,归纳起来大致有两种说法:说九鼎失于东周灭亡之前。
司马迁《史记?封禅书》中说:“周德衰,宋之亡社,鼎乃沦没,伏而不见,’也就是说,九鼎早在东周末年就已遗失了。
班固在《汉书》中补充司马迁的说话,说周显王四十二年,九鼎沉没在彭城泅水之下。
后来秦始皇出巡,经过彭城,曾驱使几千人到泅水中打捞,结果一无所获。
西汉有一个叫辛垣平的说:周鼎没于泅水,现黄河改道,连通了洒水。臣望见东北汾阴有金光宝气,可能是周鼎重新出现。汉文帝听信了,在汾阴建了一座庙,恭请宝鼎降临。可是直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