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没用的,那么往往就是夺职抄家,好在承庆帝还算是轻拿轻放,没用杀太多人,倒是让很多原本战战兢兢的人长松了一口气,继而又如丧考妣。承庆帝下手说狠也不狠,但是要说轻,那绝对算不上轻,不少官员不光丢了官,连功名都丢了,这才是大事,保留了功名,说不得什么时候就能起复,就算不想当官了,回老家,也有免去赋税的特权,大有人在愿意举家投靠,光靠着收租子,就能够过得很不错,结果没了功名,那么,一切特权就不复存在。别说什么再考的话,这些人做官做到这个地步,谁还会成天啃八股,只怕连四书都不一定全部记得起来了,再说,养尊处优这么多年,就算是有这个心,也没这个力啊,科举考的不光是你的学问,还有你的身体,最重要的是运气。要知道乡试以下,是不糊名的,你一个罢了官夺了功名的人,跑去参加考试,人家有点眼色的,也不会录取你啊!
等到一切都尘埃落定了,承庆帝又给好不容易安下心来的满朝文武砸下了一个深水炸弹——他要立徒景年做太子!
作者有话要说:
☆、掂量
立储是国之大事,承庆帝自然也不是一时冲动,虽说目前来说,徒景年只是他唯一的儿子,没个比较,但是三岁看老,徒景年算不上什么百年一见的天才,但是做皇帝,也不需要是天才,徒景年性情比较温和宽厚,能够听得进别人的话,但也不是那种没有原则底线的人,而且性子颇为坚韧,自制力也很强,也有自己的想法。别听别人说什么半部论语治天下之类的话,对于皇帝来说,重要的不是你是什么专业的,是什么文凭,朱元璋当初大字不识一个呢,不照样做了皇帝,李煜、赵佶那样的,哪怕文化水平再高,不还是亡国之君。承庆帝自己在四书五经上也算不上出众,做皇帝做得不也挺好的。
不管是承庆帝对懿元皇后的夫妻之情也好,还是承庆帝担心自个出了什么意外,反叫那些便宜宗室占了便宜也好,总之,立储的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
徒景年自然也不能表现得迫不及待,虽说皇宫里的孩子早熟,但是徒景年暂时还真没有感受到兄弟带来的什么压力,古往今来诸多太子储君的悲剧,让徒景年对这个位置有些发憷,太子最大的悲哀在于,他永远是二把手,问题是,这年头的一把手是终身制的,等闲你还没办法让他升职或者是将他扯下来。没办法,皇帝已经是最大的了,你见过哪个太上皇活得有滋有味,还能紧抓大权的?嗯,除了乾隆那位,那着实是个例外,最典型的,唐高祖李渊,当年为了储君的事情,将几个儿子玩弄在掌心,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1页 / 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