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压一头,各大流行音乐收费排行榜单上的前几位,不是欧美的就是棒子和东瀛的流行音乐。
反观国内的乐坛,流行的还是以芭乐情歌为首的成人抒情,配乐永远都是钢琴,吉他,贝斯和鼓这传统四大件传统乐器。
大部分的歌曲都在以歌手的人声和伴唱的和声,来掩饰编曲的单调和低级。
歌曲的主旋律和编曲基本没变化,节奏非常平缓,曲风过于单一,基本就是人声音带着配乐走。伴奏好听一点的,也都是间接大断抄袭或者从东瀛或棒子国买的版权来翻唱,毕竟他们的音乐产业发展的确实强。
这个位面的世界的流行音乐由欧美日韩集体把控,他们有些世界上最先进的最丰富的音乐类型,并且在不断变化。
而华夏国内的音乐产业最初的民谣,和都市情歌等歌手,代表的成人抒情歌曲火了之后,他们的热情就逐渐被商业化腐蚀,曾经的音乐艺术家们,如今变成了眼里只有钱纯粹商人。
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于是集体把控乐坛给大众用这类音乐洗脑,为的就是,将自己擅长的民谣风和成人抒情歌的利益最大化,而直接忽略了变化的可能性,因为这会损害他们的利益。
这就使得华夏乐坛出现了一个奇怪的文化现象,貌似华夏语歌曲只有这种曲风的烂俗情歌歌才有市场。
其他曲风和主题的歌,只有东瀛,棒子和欧美的歌曲,才是正宗的。
虽然东瀛,棒子欧美的音乐商品,从2000年后大举入侵华夏,并且造成轰动,尤其是年轻人间,但是国内乐坛,依旧没人敢随便改变曲风,虽然年轻人,哈东瀛哈棒,可是占据主流的,依然是老一辈的人。
一旦有人,胆敢尝试改变华夏歌曲曲风,那么面对的就是扑街,往死里扑的那种。
虽然这个时空的版权意识,已经比上一世,强大了太多。
可是,歌曲的原创作者们,依旧得不到尊重,大部分作者的版权都是直接被音乐公司买走的。
毕竟,独立音乐人,这个势力,才刚刚抬头,自己去发歌,根本没人关注。
当李青柏到自己前世的流行文化造就的成果,与这一世通通不一样后,他的野心便起来了。
在原来的世界,很多国人可能都以为,华语乐坛的黄金盛世应该是80到90代,可真实情况呢?
由于当时没有互联网的出现,导致信息传递缓慢,人们都以为,哪些耳熟能详的经典歌曲都是我们国家自己的原创。
直到网络时代的的信息大爆炸后,人们才发现,以前的大部分的好听经典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