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有话要说:有点短,晚安,明天见。
144、第 144 章
王琼姿跟李逸相处这些年, 摸清楚了他的脾气。马大成对他来说并不是亲生儿子一般的存在, 李逸肯留着他一定是有用。
再看看被马大成贬出去京城的那些官员,诚然是屡次上折子弹劾马大成, 但是同时这批人在朝堂上也是反对李逸最激烈的那批人, 同时这批人中有几个甚至有结党的嫌疑。
她恍然大悟,问李逸, “你早就看这批人不顺眼了吧?”
李逸回道:“是, 但是作为皇帝,我亲自贬这么多人, 那些文官们就要联合起来搞事情了, 所以由马大成来做是最合适的。跟在我身边的这些太监未必不知道我的想法, 可是真正敢去做我手中的枪的人也只有马大成一人,以前的孙忠也算是一个。”
这些年来, 他把马大成按在司礼监掌印太监的位置上, 马大成没少做以权谋私的事,但同时李逸心中所想的事情, 马大成也一一为他办到了, 打击文官势力、土地兼并,清理盐科,做得彻底,不怕得罪官员地主们,这些事要是交给普通官员来做,未必会有马大成这些杀伐果断的手段,故而李逸能够一直容忍马大成, 毕竟人无完人,不能既让马儿跑,又不给它粮食吃。
王琼姿盯着李逸看了看,李逸道:“看什么?”
她问:“你怎么保证马大成只听你的指挥,万一这把刀最后挥向你自己怎么办?”
这是很有可能的。在原本书中,李逸身边最得势的太监是孙忠,权势极大,宦官误国,最后连皇帝也制约不住,导致亡国。
李逸很自信,“我能控制住他。”
王琼姿道:“要是皇帝勤于朝政,精力好,头脑清明,控制他是没问题的;但要是皇帝好逸,于朝政并不关心,或者干脆就身子不好,你再想想谁能控制这些手眼遮天的太监?你现在觉得自己控制的住,能保证以后的子孙控制的住吗?前朝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你自己现在开了这样一个头,日后子孙跟着你一样,又控制不住太监,那么大周的气数就到了尽头。”
她话里的直接意思就是李逸不负责,现在为着自己方便,把太监的胃口养大,从一时来说,马大成确实做了很多事情,但是比起长远来,恶肯定大于利。
李逸的辩才一向不如王琼姿,说不过她,投降道:“好吧,我会好好想一想,不会给宁儿留下一个烂摊子。”
王琼姿见好就收,止住了这个话题。
锦衣卫在办事效率上绝对值得表扬。不亏是特.务机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