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览笑呵呵的说:“满意。”
郑揽月似乎还不满意,对皇帝道:“外祖父,您还没赏娘亲和爹爹呢。”
这下楚歌真坐不住了,女儿什么时候变得那么精明了,居然知道分开要赏赐,长大了还了得?她正要出声把姐弟俩叫过来,皇帝道:“赏,当然要赏,月儿什么时候变得这么聪明孝顺啦,还知道给你娘亲和爹爹讨赏。”
郑揽月咯咯咯的笑。皇帝心情大好,对楚歌和郑珣道:“过完年你们也不用回源州了,当初要不是源州缺人,朕也不会派驸马去往那边。除了回纥部还有些不让人省心,基本上已经被治理得不错了,朕打算把李郡守提为源州州牧,他毕竟也跟着驸马做了许多事,对源州这一块比较熟悉,至于驸马你,就先调回来,眼下京中的官职没有空缺,你就暂时到翰林院那儿,待有了空缺,朕在另行安排。”
虽然得以调回京,不过跟丢了官帽也没什么区别了,翰林院是大陈最闲的一个部门,基本上是那些没有安排的进士的收容之所,他们平日多半是编撰修书,没有实权,运气好的还能有出头之日,运气不好的,就像谢其然,大半辈子都在翰林院蹉跎了。
皇帝果然把郑珣调回京了,楚歌也真佩服皇帝瞎扯的本事,他当初派郑珣去源州,哪儿是为了让他治理源州,分明是为了让燕朝余孽更方便和郑珣勾搭。要不是他们的据点实在隐蔽,实力不明,皇帝估计早就不会等上三年了,也用不着美人计了。不过事实证明,皇帝的美人计确实挺成功的。
楚歌认为,皇帝的美人计之所以成功,是因为郑珣一出生就以为他是陈朝子民,在没有中榜之前,他在国子监认真读书,心里想的就是要报效朝廷。结果等他中了探花,有人告诉他当今皇帝和你有血海深仇,我们特意找到你就是为了帮你匡复大燕,替你报仇的。这个时候郑珣已经被洗脑了那么多年,对大燕根本没有感情,再加上皇帝把博姬公主嫁给他,就是笃定郑珣不会蠢到去相信燕朝余孽会真心帮他复陈,他们不过是想借郑珣的名号而已。
所以当他们发现郑珣娶了博姬公主后,博姬公主自然而然的就成为了他们的眼中钉,成为挑拨他们和郑珣关系的导火线了。
现在皇帝大概觉得时机成熟了,所以要收回郑珣在源州的军政大权,而把他留在京城用翰林院来圈养着他。
面对皇帝刚才所说的话,郑珣欣然接受:“儿臣权听父皇的安排,只是儿臣忽然想到一事,想跟父皇禀报。”郑珣心知肚明,皇帝想先解决燕朝余孽,再解决他,皇帝不过是想在歌儿面前挽回一点情面,但他让自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