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与衡山,最后在八月仲秋来到了广州府。
************
广州府码头上,此时已是人头攒动。远远看去,乌压压的一片人都引颈望着港口附近,挤挤攘攘地格外热闹。时不时有船只驶入,但人们却是不断地发出失望的叹气声,仿佛所有人都在期待着甚么。
离码头不远的酒楼二楼,张清皎正靠窗而坐,拿着朱厚炜最近用水晶磨出来的望远镜远眺。朱祐樘在旁边与张鹤龄、朱祐梈说话,朱厚炜闷声不响地在组装一艘宝船模型,朱秀荣则带着妹妹们品尝着琳琅满目的点心吃食。
“也不知市舶司谁传出来的消息,说是宝船队这几天就会回港。”朱祐梈抱怨道,“一连几天,广州府里的人只顾着瞧热闹,整座城都像是空了一半。”
“咱们不也是来瞧热闹的?”朱祐樘似笑非笑,扫视着人群,“依我看,也不仅是来瞧热闹的,里头怕是有不少商户,正盘算着如何与市舶司做生意呢。”
朱祐梈忙拍了拍胸膛:“皇兄尽管放心,有我在,市舶司的人绝不敢徇私谋利。之前我便和鹤龄兄商量过了,大宗的西洋货自然还得交给皇铺来处置,小宗的不妨让其他人也分一杯羹,免得他们生出怨气来。不过,这些西洋货却不能轻易便宜了他们。”
“你们想了甚么好主意?”张清皎浅浅一笑,放下了望远镜。
朱祐梈颇为眼馋地瞧着那精致的望远镜,一时间没顾得上答话。张鹤龄便接道:“将小宗的货物分一分,然后公开竞价,价高者得。”这是他想出来的主意。他对挣钱总有种莫名的敏锐,年幼时曾听自家姐姐提起过拍卖会,那时候他就深深记在了心底。物以稀为贵,这些西洋货放在哪里不是稀罕货,自然得买得高价才能对得海的投入。
张清皎生了兴致,便与他议论起了拍卖会的细则。朱祐樘时不时地也补充几句,思忖着这种拍卖会若是调换了角度,亦可做征揽的用途。
比如,若是日后解除民役,委托商人将粮草运去边镇,即可让那些商人前来竞争。只有声誉不错,且能够保证粮草安全的商人才能拿到差使和报酬。又比如,市舶司准许其他小船队跟着宝船出海做生意,也必定要让那些商人公平公正地竞争。唯有目标明确、听话且不会闹事的船队才能让出海喝些肉汤。
他想得越来越远,琢磨着甚么时候该给朱厚照写封信,让他和内阁以及六部尚书好好讨论讨论。张清皎和张鹤龄也商议得越来越深,索性将拍卖会的章程都白纸黑字写了下来。朱祐梈趁着他们专心致志地商讨,悄悄地伸出爪子拿起望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