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时候,宁子默没少从自家两个姑姑那里讲过父亲的故事。
父亲往上还有两个姐姐,按理说年级最小的父亲应该是爷爷奶奶宠爱的,但宁家与其他家庭状况却有所不同。受到宁子默奶奶开明思想的影响,宁家这个小家族并没有什么重男轻女的思想。
在这种环境中成长出来的父亲,在那个需要靠工分、粮票来换取粮食的大时代里,14岁就能完成一个成年劳力的工作为家里挣来粮食!长大成人后,父亲更是各种回护到两位姐姐,以至于宁子默和姑姑家关系好于一般家庭。
57年出生的父亲,在恢复高考的77年成功地从570w考生中脱颖而出,成为30w幸运儿之一。或许正是因为那些年代的特殊经历以及家庭的耳濡目染,父亲身上有太多那个时代大学生特有的气质。这些气质又因为和母亲郑雅文的完美结合,再向下耳濡目染地传递到宁子默这里。
宁子默受到的教育在这个时代就是个异类,父亲只是以说教为主,而母亲又居中调停给足了宁子默想要的自由,这种“别人家的父母”还是路飞和路娜羡慕不已的存在。
所以,见母亲将话头递到父亲那边后,宁子默反倒没了忐忑,而是迎着父亲的注视回望过去。
屋内顿时又安静下来,似乎还能听到蜂窝煤在燃烧的声音。
不知道过了多久,宁国平才开口道,“儿子,原则上我是不会同意的。”
宁国平在开口前,将儿子惊世骇俗的话在内心中转了许久。
宁国平自诩家庭条件并不差,作为独生子的儿子宁子默除了有些特立独行外,学习成绩可是很能拿得出手。
按理说,儿子宁子默如果一直按照当前的路这么走下去,未来考上一个不错的大学是顺理成章的事。
但,宁国平自己就是从大学包分配时代的过来人。
当初分配的单位可是国营企业,属于汉南市的军工配套工厂。
80年代能有那样一份工作,那可是铁饭碗。
可这个安定的局面在90年代市场经济到来之际,却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宁国平自己呆着的这家企业,在90年代末期就已经没有什么正常的业务,发展已经停滞。
就算不提铁饭碗企业的发展瓶颈和衰败,单单说国企复杂的人事关系就不是普通人适合待下去的。
宁国平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他常常能从时政和市场中解读出很多独特的见解。
在宁国平看来,如果儿子沿袭了自己的老路无外乎就是另外一个自己。
但自家的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