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名,淘汰率达到了三十分之一,整个过程都是由刘云或是郭嘉亲自把关的,这些孤儿之中最大的已经有十六岁,其余也都在十三岁到十五岁之间,可想而知当两三年后他们正是加入天耳的时候,作为燕王耳目的这个组织会有何种程度的力量增长,他们之中的很大一部分都会被派往南方潜伏下来,平时绝不会加以唤醒,只是在关键的时刻才会发挥他们的力量,这将是刘毅一招隐藏的杀手!
在战阵之上朗生对自己的要求向来是事无巨细,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之处,如今在各个领域也都是一般,他要注重每一件事情的效率,因为这些对他日后的成败都会有着极大的影响,对于天耳他是寄予厚望的,当然也包括新兴的参谋组织天狼,两年方略对于刘毅而言绝不是简简单单的修养生息,亦是他在各方面完善自己的一个过程,而当他在各个重要领域将事情做到极致的时候,他的优势就是无法动摇的!一统天下不仅仅是目的,它的整个过程也必须是完美的!
第七百四十三章 建昌之盟
相比于曹操的受困巴西,此时兵临定周城下的孙策周瑜显然要顺利很多,不过在三雄之中,此时最为志得意满的却还是扬州刘备,关羽、张飞以及黄忠三路大军齐发,一一拿下了建昌、建成与南城三处,且在与山越军的交战交战之中几员大将都贯彻了主公与军师之前定下的方略,那便是攻心为上,攻城为下!这句话的始作俑者便是被刘备认为言过其实的马谡马幼常,而也正是因为这句话诸葛亮用之与南蛮孟获之处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此后他待马谡更是不同寻常,甚至视为亲子,可惜街亭一却让马幼长成了一个可以与赵括相提并论的人物,孔明追思先帝之明的同时亦不得不为了明证军法而挥泪斩之!
以后世的观点来看,马谡是在错误的时候被诸葛亮用在了错误的地方,他本就是一个纯参谋型的人才,用之以出谋划策,制定战略战术才是发挥其所长的最佳位置,但统军大将却是他不能担当的。也许诸葛亮对马谡的运用有着历练他的意思,可最后的代价却是难以承受的,那不仅仅是马幼常一个人的悲剧,更是整个蜀汉的悲剧!
如今号称“马氏五常白眉最良”的马良尚且年幼,马谡自然也不会投效在刘备军中,但诸葛亮所提出的这个战略却与另一个时空之中的马谡不谋而合,对付异族这的确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法,刘毅之与乌桓匈奴虽未明言可观其用兵设谋也都是体现了这一宗旨!郭嘉当年前往长安会见马腾更是明确的说出了此语,只是马腾虽是照此施为却尚嫌不够彻底,否则纵有司马懿之谋怕韩遂想要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4页 / 共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