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等等,郭嘉则更多讲解计策的运用,奇袭的时机,伏兵的选择,火攻之中的地形选择与风向识别;而贾诩所讲的就是一门很新鲜的学问了,燕王名之为战阵观心,此处所讲就是如何从敌军排兵布阵的种种迹象去推测主将的心态与可能采取的战术,这一科目是专为校尉班设置的,他们极有可能晋升为将而统领更多的人马,本来按照刘毅的想法这门科目是为各营统领而设立的,可眼下却还没有将他们也请到武院中来的条件。
所有这些科目的设置与讲解的细节都是建立在刘毅亲书并与极为军师反复研讨去芜存菁的那份教学大纲之上的,对于军中将校的教学必须要有一个系统的规划,所有科目也必须有的放矢,其中详细繁复之处难以言表,否则又怎能花去刘毅足足两月的时间?
为了加深学员们的印象,每次理论教授之后就会伴随这实际演练,参与演练的士卒则来自燕王直属的老四营与亲卫营,如此学员们学到的知识可以通过实践加以巩固,而老四营与亲卫营的士卒们亦可从中得到操练,可谓相得益彰,对于这样的方式学员们很是乐于接受,毕竟很多学员的底子有限,光是理论教授很容易让他们觉得枯燥。
为了操演的需要,此次幽州武院的校场也提前进行了扩建,当日举行整军典礼的只是其中最大的一个,比之稍小的校场还有六个,可是在学员们高涨的热情之下,这些校场显然是不够的,每日武院的门口都会有告示贴出宣示今日的校场为何者使用多少时辰,而学员们进入教舍之前的第一件事情往往便是驻足此间仔细查看告示。
针对士卒操练当日燕王曾有一言,“操演多流汗,战时少流血。”这句话已经被各军统领奉为经典并运用到了实践中去,甚至在操练之中还会出现士卒的阵亡,因为各军统领在追求操练力度的同时也会将之更为贴近实战,在幽州军各营的对练之中都是未开刃的真刀真枪,只有如此才能让新兵们体会到真正战阵的感觉,使得他们一旦面对实战便能很快的加以适应,在这个角度而言多付出一些伤亡的代价是值得的,否则高览岂能在麾下士卒过半新兵的情况下死守孟津三日?
此时燕王亲书的这十个大字被武院中人写在校场边醒目的木栏之上,亦在时时刻刻提醒着操练中的士卒要谨记此言!今日在主校场之内操演的是一部士卒之间的对抗,共分为十场,每一场的指挥者都是二十名司马班中的学员,十人分为一组,必须在操演的前日就详细商议出今日战阵的方略与阵型的变换,毕竟千人之间的对抗还是要受到条件制约的,不可能人人都有独立指挥的机会,但这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