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都分量十足,放在一般人身上,哪一个都足够寻常人吃十年老本了,可对这个女学生来说,却不过就是短短两年半的成就而已。
研究领域也比一般人更广,光电领域好几个前沿学科都有涉及,而且都做出了行业领先的成果:激光测量,led,甚至是光刻机……
常晋瑜在井熙的名字上,又停留了一会。
总觉得这个名字,好像在哪里见过……
她努力回忆半晌,然后猛地拉开抽屉,在抽屉的深处翻出一本很久以前的杂志。
这本杂志上有一篇她颇为喜欢的科幻小说,小说的作者,也叫井熙。
这俩要真是一个人,那就有意思了,常晋瑜忍不住笑。
让幻想照进现实,最浪漫的科幻小说,也不过如此吧。
第122章 展会
最终, 常晋瑜还是觉得,必须去亲眼确认一下。
光刻机及其配套厂是区里的重点项目,为此还专门新建了一个高科技园区, 就是位置不太好, 在京郊, 这地界偏得很, 都快到通州那边去了,旁边也没什么单位, 不过好处就是,这片科技园轻易就占了很大一片地方。
常晋瑜到的时候,只觉得这地方真是够荒凉的,边上连个小卖店都没有, 不过隔壁有一个正在建设中的小区,听说再过半年就能交房了。
听说是机工部的领导过来,井熙专门抽空出来招待, 亲眼见到正主, 常晋瑜觉得她比照片上看到的更年轻,也更漂亮。
井熙向领导简单介绍了科技园区的情况, 就直接领着她去了光刻机工厂。
这边的厂房标准很高, 超净车间只是最基本的配置,据井熙介绍,隔壁很快就会再新建一个芯片厂,跟这边配置差不多, 都是标准的超净车间,还有专门的空气净化以及净水装置。
没办法,集成电路的生产环境要求极高,甚至容不下一点灰尘。
对于厂房的成本, 常晋瑜虽然早有准备,但还是被吓了一跳。
净化设备都是从国外进口的,再加上一系列配套的基建设备,光是基础建设费用,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更不用提更加昂贵的生产设备了。
光刻机被称为全球顶尖科技的大集合,所需的技术都是最一流的,当然,生产设备也同样是最一流的。
如今的紫外光刻机单论生产难度,当然比不上以后的极紫外光刻机,但依然需要全球工业链的支持,这台u-03的零件多达几千个,来自十几个不同的国家,除了光源是自己实验室独立研发的,机械工艺用了合作实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