蔓山。藤蔓的蔓。其实刚开始,是满山遍野的满。估计是因为我小时候天天漫山遍野的跑,我爹就索性给我起了个这个名字。被你四哥不知道嘲笑过多少回。后来公公就给我改了字,说是‘采三秀兮于山间,石磊磊兮葛蔓蔓’,多好听。是不是!”
陆琅琅觉得好笑,“四嫂,你嫁过来,可有不适应吗?”
沈蔓山道,“刚开始有点,后来就好了。我嫁过来之后,公爹和婆婆待我们都很好,婆婆性格好,平日里很少发脾气,有脾气也只是对准公爹一人。公爹平日里不爱管闲事,要么出门游乐,要么闭门练武,日子过得潇洒的很。倒是大嫂,教了我很多东西,吃饭穿衣读书。我以前不识字的,都是大嫂教的。如今,你四哥就驻扎在东海郡,离这里就百十里地,我若有时间,就去看看他,不过,他那里还要应付些应酬往来,我不耐烦那些,所以还是在家里的时候多。”
“嫂子是舍不得这帮孩子吧?”陆琅琅笑问。
沈蔓山正好领着她走到了后院,随手就推开了一个房门。房间里干干净净,简简单单,通铺,几个枕头和被褥叠得整整齐齐。
沈蔓山低声道,“他们的父母要是还在,这些孩子,哪个不是被捧在手心上。欧阳家的子弟,如果有战死沙场的,族中并不要求母亲守寡。她们若是愿意改嫁,只管去。孩子愿意带走就带走,不愿意带走的,就由族中善堂照顾抚养。善堂的学堂,就是欧阳族学,这些孩子在这里,被一视同仁,这些年,出类拔萃,出人头地的也不少。”
沈蔓山说着,脸上有着欣慰和自豪的神色。
“可是,有这么多孩子吗?”陆琅琅回忆了一下刚才看见的,恐怕有近百名的孩子。
沈蔓山笑了,“他们其实不完全是欧阳家的孤儿,里面有一半是欧阳族人的孩子,有些父母驻扎在外地,就把孩子放在家中教养。他们只是白日里过来上学。即便是全家都在这里的,白日里也是来这里上学。只有两成是欧阳家的一些无人照管的孤儿。剩下来的,都是欧阳家的子弟军中同袍的孩子。父亲战死,母亲有些改嫁,有些就没有人要了。欧阳家的子弟就把人接过来,放在族中照料,孩子的花费,谁送过来的由谁出。”
陆琅琅肃然起敬。
“这是四娘来了?”有个老妇人听见这边有人说话,抱着一个还不会走的娃娃过来。那娃娃胖嘟嘟的,养得白里透红,可爱的不得了。
沈蔓山忙回应,“婶子,怎么又是你抱着小瓜儿?”
那老妇人笑道,“怎么办,这小瓜儿就是跟我投缘,见了我就不要旁人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