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高塞终于被赎了回来,出乎意料的低价,只用了白银两千两。葡萄牙人也不愿意和大清闹翻,而且郑成功是开着自己的船楼去接人的,这种高大的配备火炮的大船颇具威慑力,震住了马六甲所有的过往船只,葡萄牙人当然不敢太过分,谁知道大清还有多少艘这样的战船呢。不过,那些商人的货物只退还了一半,剩下的全被分了,美其名曰,马六甲的过路费。众人也没有心情去和他们再啰嗦,被囚禁的这段时间,他们可是吃了不少的苦头,能回国便是菩萨保佑。
因为和高塞等人一起出洋,最后遭受灾祸。虽然依旧有赚头,福临还是觉得挺对不起他们的,特别下令,允许这些商人们的后代考科举。商人们大喜,纷纷对着皇宫的方向磕头表示感激。要知道,士农工商,商人们地位是最低的,而他们大多都是没有科举权的,有不少人千方百计的把女儿嫁给秀才,然后倾力支持女婿读书中举,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福临不知道,在这些商人中,有一个姓廖的,他最小的儿子是个读书的材料,因为这道圣旨,这个廖侠在日后会登上政治舞台,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顺治十六年春,济度回了京城,驻防宁古塔的人换成了巴海。在宁古塔的这段时间,济度一点都没有浪费。他将当地百姓组织起来,分批次的进行政治教育与军事教育。其实,早期的八旗也是一样,扛起弓箭打猎,扛起刀枪打仗。因此,济度还是很有实战经验的。才半年的时间,他就将当地的赫哲族人训练成爱国守纪,忠于皇帝的民兵。
在这段时间,沙俄人一直没有敢来,那一仗把他们吓破了胆,再加上天气转暖,他们自己日子也好过了,当然没有必要来抢劫。不过,当地的民兵却丝毫没有降低警惕,无它,之前被沙俄欺负得太惨了。
因此,济度此次回京,还给皇帝带来了赫哲族的谢礼,同时还有他们真挚的谢意。用自己一力抗拒整个朝堂,坚持发展火器的福临,终于得到了一定的报答,还是来自老百姓的报答。虽然他们送的那些东西很是粗糙,可看在福临眼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特殊意义。
南明并不是像历史上一般的难打,而是提前了许久便被灭了,别的不说,军费节约了许多,国家也算是有盈余。可蒙古却遭了灾,草原上雪下个不停,特别是外蒙古,据说牛羊冻死的不计其数。
科尔沁一样受到了灾害,可科尔沁是太后和皇后的母家,在朝廷发放的赈灾款中,他们自然是拿头一份的,至于其他的各部落,或多或少都分了些,福临知道对这些人来说,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