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臣们更会寒心啊!
福临嘴角抽搐着丢下这封折子。不得不说,对一个皇帝来讲,自己的功勋被人承认是件很有满足感的事情,可是他更清楚,一统天下不是他的功绩,是属于多尔衮的。而且他也绝对比不上十三副盔甲起兵的努尔哈赤以及有雄才大略的皇太极。福临暗自警惕。人是很容易被夸坏的,也很容易自大。坐在他这个位置上,已经不是一个两个夸他的问题,而是几十个人的夸奖,他一定要保持内心的清醒,否则很容易被弄得自我膨胀,好高骛远起来。
第二天,皇帝在朝堂上表示,严格禁止奏折文件或者私底下将他称之为“圣”,并取消请安折子,还制定了折子的规格。开头直接写明事由,每件事情单独一列,不许再有任何歌功颂德的废话,否则一概不加处理。
此话一出,大臣们都面面相觑。其他的还好,请安折子是为了让皇帝能够记起他们啊,例如说有的官员丁忧,如果没有请安折子的维系,三年后皇帝哪里还晓得他是哪根葱。还有那些歌功颂德的话,也不是他们想写,有时候有的事情太严重了,只好用这种话来粉饰一下。可皇帝这个说法没有错,怎么听怎么是个励精图治的样子,想要去夸一夸嘛,他刚刚又讲过不许夸,没办法,众臣只好附议,并集体将眼神放到希福和洪承畴身上:你们是满汉大学士哦,皇帝的想法我们是没有办法违抗的,就靠你们了!
被寄予厚望的两人也一脑门子黑线,心里都把范文程骂了一通:本来这种事情是三个人分担的,你小子说辞官就辞官,留我们两个人,压力骤增啊!还好,这个世界上还有一种叫做摄政王的生物的存在,找他去!
摄政王出马,一个顶俩。皇帝下的明旨上,虽然也不允许那些歌功颂德的废话,对请安折子却只是采取了抑制的手法,并没有完全取消。之前多尔衮摄政的时候,朝臣们都对他的专权跋扈有些意见,现在看来,有摄政王真好啊,他们大树底下好乘凉啊!
没有想到,第一个响应皇帝这个写折子新方法的人是济尔哈朗。济尔哈朗上了一封长长的折子,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了深层次的剖析,表示错不可恕悔不当初。他也不提任何要求,只是把自己的软禁生活给描述了一遍,要多惨有多惨,又说自己日日悔恨,早就病入膏肓,估计活不长了。
“他这是为了子孙啊。”多尔衮长叹一声。可能是年纪大了,他的心也软了许多。想起当年济尔哈朗的所作所为,虽然依旧不能原谅,可孩子们似乎是没有错的,但若是要原谅他们,不管是多尔衮还是福临,都过不去心里的那道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