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来,授官袭爵,还让他们可以随意占有土地,享受特权。这样一来,一方面使得他们再无所求,高官厚禄这种东西都没有办法在关键时刻起到激励士气的作用,另一方面,滋长了八旗子弟居功自傲游手好闲的恶习。
在福临的想法里,他想做的便是后世的征兵以及服兵役。可是,在老百姓的心里,好男不当兵这样的思想根深蒂固,他决定,首先进行思想教育。老百姓识字的不多,文绉绉的东西都不清楚,最好的方法就是说书和唱戏。现在京戏还没有形成,京城的戏曲种类较多,梆子、昆曲、高腔各占风骚,福临决定,让人写一些忠君爱国的戏本子出来,满世界表演。
邹忠倚接到这个命令的时候几乎都傻了。堂堂状元,翰林院编修,要写戏本子?好吧,他自己是个爱好听戏的人,可这不代表他会写戏!不过,接着听皇帝的话,邹状元明白了,满心欢喜的领命而去,这可是教化天下人的大事,说不定可以流芳百世的!
果然朕看中的都不是正常人,福临笑嘻嘻的看着新科状元雄心万丈的出去,觉得自己很有眼光。一般来说,这种文采极高的人是持才傲物的,想的无非就是为民做事以及留一个好名声。写戏本子这种事看上去粗俗,福临却给它按了个很好听的名头,“教化”,多光荣啊!
尚可喜、吴三桂等人节节胜利,西南一带日渐平定。民间倒是还有反清复明的组织,却不是很有规模,有些根本就是乌合之众,不堪一击。所以,这个时刻,政治教育是相当重要的。福临又命人出去将倭寇的种种做法添油加醋,说得残暴无比,力图将人民的仇恨转移到倭寇身上去。同时,又宣扬郑成功生母是倭人这个消息,四处说郑成功只是打清军,不打倭寇,就是为了全自己的孝义之心,才不是一心为了老百姓着想呢。而清军却是有心发兵打倭寇,不料没有水军,还有郑成功军队的阻碍,才屡屡不能成功。
这么一来,还真的有不少人相信了。因为没有强制的剃发令,百姓和朝廷的对抗并没有太过激烈。人民总是淳朴的,对外部的仇恨盖过了对朝廷的不满,逐渐的,倭寇成为了百姓最为痛恨的一个物种。而郑成功那里在这种情况下,也不得不把攻击的重点放在倭寇上,朝廷的压力大为减轻。这就算了,最让福临开心的,在保家卫国这个口号的召唤下,有人开始报名参加水军了。
朝廷的一切都有条不紊的进行着,而后宫的事也开始不简单起来。帝后已经大婚快两年了,小萝莉的肚子依旧一点消息都没有,皇帝似乎也并不打算另外找女人生娃娃,布木布泰开始着急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