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河,到时候自己就难保了。进的话也不敢进。
他试图和唐烈划横江而治,唐烈把他的书信贴了出来。
那些进京的书生等人纷纷谴责文思狼子野心,试图分裂国土。是为国贼,要新帝发兵赶紧灭了他。
唐烈目前也不能渡河,文思把横江看的牢牢的,唐烈也怕他最后狗急跳墙,引来关外之人,那百姓就遭殃了。再说文思手里的兵也多,唐烈的兵目前铺的太开,无法和文思相抗,他一直用火炮震慑着文思。所以一直是对峙着。
他想拿下丁昌东,丁昌东手里有兵,有了他的兵,对付文思就更有把握了,唐烈派出说客,许诺只要丁昌东愿意归顺,绝对既往不咎。自己一言九鼎,不像文思说的不算数。
那说客还带去了炸药和地雷,当即试验给丁昌东看,“将军,陛下诚意满满,如果用这些对付将军,试问将军你能否抵挡,陛下仁慈,不忍见到曾经的同袍刀剑相向,还请将军三思。陛下已经踏平北蛮,北蛮王庭也早被陛下拿下,北蛮早就没有威胁了。”
丁昌东沉默良久,他还是有些不甘心,倒不是不信唐烈,毕竟他除了没在第一时间俯首称臣,和唐烈也没发生什么冲突。而这些火器确实犀利,自己胆子也不大,要是现在不接梯子,以后恐怕就没有好结局。
他的谋士也知道自家将军谨小慎微的性子,当初文思示好,将军犹豫不决。后来唐烈雷厉风行,将军也一直观望。丁昌东年纪大,已经失去了年轻人的锐气。两位公子也没有向上的意愿,谋士们只得隐隐暗示,唐烈已经成势,再犹豫下去,就没有好果子吃了。
文思那时候虽然许下划地而治的诺言,但是一旦文思得逞,他不一定会遵守诺言。唐烈手段狠厉,手上又有如此犀利的火器,也不是一个愿意划分国土的人,趁着唐烈如今有求于将军,此时俯首称臣,机会最好,否则就怕敬酒不吃吃罚酒,后果不堪啊!
丁昌东把两个儿子找来。儿子们刚刚成家,都有了子嗣,一个孩子还小,一个孩子尚在襁褓。他们也商量过了,想要在这天下间取一杯羹并不容易,父亲瞻前顾后,已经失了先机。如今唐烈已经称帝,文思也被逼到横江边,丁家想和唐烈抗衡几无希望。
那么还不如归顺朝廷,最起码家小得以保全,如果唐烈心胸再广一些,未尝不能位列朝堂啊。加上朝廷拿出来的火器,丁家兄弟觉得自家全无胜算。即便负隅顽抗,大势已然失去,要是最后被唐烈打下来,丁家也就彻底完了。
现在老父亲找他们商量,兄弟俩也就说了自己的意思。丁昌东长长叹了口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