姨父姓陈,圆圆便改姓陈。
姨父见圆圆生得聪明伶俐,长得漂亮好看,也是满心欢喜,并不让她做事,还经常抽空教她一些唐诗宋词什么的。圆圆记性极好,几乎过目不忘。悟性又高,经常一点即通。尤其是当圆圆奶声奶气地读着孟郊的《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时,她总是泪流满目不能自持。
然而,好景不长。不久,由于战事频繁,天灾不断,江南大部分地区闹饥荒。圆圆姨父家自然也不能幸免。
姨父看着年幼体弱的圆圆不知怎么办才好。因为自己此时已经是无力再抚养她。如果硬要把她继续放在家里,那便只有饿死一途了。然而,她这么年幼,又能将她放到何处去呢?别说她还不能赚钱,就是连自理的能力也缺乏啊!思来想去,姨父觉得只有一个地方可试试,那就是戏班子。姨父认为圆圆是块演戏的好料。
姨父带着圆圆到处找戏班子。可是那些戏班子不是嫌她太小就是因为自己戏班子人太多难以容纳她。
姨父带圆圆东游西荡一圈,仍没有找到愿意收留圆圆的人,心中绝望极了。他想,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到苏州梨园去试试了。一想到苏州梨园这几个字,姨父心中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寒战。
因为苏州梨园可不是一般的江湖戏班子,而是当时闻名遐迩的大梨园。唐玄宗李隆基为皇室歌舞团体建成一座花园,广种梨树,并赐名梨园,从此天下便有把歌舞戏曲班子称之为梨园之说。唐朝末年,苏州梨园便成立了,距今已有数百年历史。梨园之内高手云集人才济济,就是一般熟手它也不一定会容纳,更何况一个黄毛丫头。
然而,姨父却有一种不到黄河心不死的念头,依然带着圆圆来了。
梨园里一个老师傅接待了他们。老师傅刚从戏台上下来,还没有卸妆,脸上尽是油彩。圆圆见老师傅的脸上涂涂抹抹的怪好看,不由得粲然一笑。
这一笑倒吸引住了老师傅。老师傅从那纯真的笑容之中仿佛看到了某种超人魅力。老师傅慈面慈脸地走到圆圆身边,亲切地问:“你喜欢唱戏么?”
圆圆点点头说:“喜欢。”
老师傅又问:“你会唱戏么?”
圆圆摇摇头说:“不会。”
老师傅说:“那你背首诗给我听好么?”
圆圆就把那首《游子吟》背了一遍。
老师傅大喜,对姨父说,这孩子我要了。
二、《西厢记》使陈圆圆成了声色甲天下的歌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