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称,后世又多指一般平民。古人穿的下衣主要有裳(cháng)、绔(ku)、裈(kun)等。裳就是裙子,古代男子也穿裙子。裈与现在的裤子差不多。
【原文】
无衣
岂曰无衣?七兮(1)。不如子之衣(2),安且吉兮(3)?
岂曰无衣?六兮(4)。不如子之衣,安且燠兮(5)?
【注释】
1 七:虚数,言衣之多。
2 子:第二人称的尊称、敬称,此指制衣的人。
3 安:舒适。吉:美,善。
4 六:均为虚指。
5 燠(yu):暖热。
【经典原意】
难道说我没衣服穿?已经有很多件了。但都不如你亲手做的,既舒适又美观。
难道说我没衣服穿?已经有很多件了。但都不如你亲手做的,既舒适又温暖。
【当代阐释】
因为爱才有唯一
平凡中见证伟大。“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每一针线都缝入了母亲的骨肉之情。爱人所做的衣服里面,同样包纳了无限的柔情蜜意。
作者欲扬先抑,上来先说自己已经有很多衣服了,但语气一转,却说,每一件能比得上你给我做的衣服暖和又漂亮。言语中隐隐透露出他对那件衣服无限的满足与骄傲。
在外漂泊许久的人最想念家中的饭菜,最思念家中的温馨。一桌一椅,一草一木,都是那么亲切。因为所有的爱意深情早已被镌刻在了家中的每个地方。漂泊游子的衣服则是被随身携带的思念。挡风避寒,如在家般温暖。
妻子总是个默默无闻的角色,每日重复着与昨天一样的家务劳作,在昏黄的油灯下纺织,为全家织出抵抗寒冷的衣物。作者手捧衣服,感受从丝丝线线中传导出的浓厚情意,他甚至可以想象出当时妻子缝制衣服时的专注表情。甜蜜在回忆里徜徉。
现在早已没人自己缝制衣服了。五光十色,琳琅满目的各种衣服挂在商店里,付钱交易,它就属于你。穿在身上,仅仅就是件衣服,冷冰冰,不带有任何感情。相比较过去缝制的衣服,少了些暖暖的情感。但真挚的爱意还需表达,于是,妻子帮自己买的那些合身舒服的衣服,又成为夫妻情感的传递者。
其实,衣服的买与做并不影响夫妻之间的问候。关键是你有没有付出真情,可以让对方感知的真情。礼小情意重。何种物品,多大价值都不是礼物所要代指的意义。
所以每当你告诉父母想给他们买件东西,结果匆匆忙忙给忘了。父母总会摆摆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