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前文又用了抵御一词,说明是风族南侵。
然而,数十年前更早的记载,也就是燕朝开朝时期的《地方志》,其中记载的风族却并非是游牧民族。
《地方志蜀川》*册中记载,传说风族祖先喜爱在天地间逐风流浪,随风迁徙,四处漂泊,不知不觉走遍了整个大陆,最终在一片美丽的湖泊中化身为龙。
故而风族以风为族名,图腾是一条御风而行的龙。风族追念祖先,选择拥有美丽湖泊的地方临水结成山寨,自古多聚居于蜀州。
按照《地方志》,风族不仅不是游牧民族,还是蜀州的原住民。
燕朝两本史料自相矛盾。
很有可能,是燕朝驱逐了原本在蜀州居住的风族,还抹黑为风族南侵,将不义之战正当化。
主公,狄其野试探着问,你对当年楚王攻打风族之事,可有了解?
原来他抱着《地方志》和《楚王列传》是在看这个,顾烈联络起线索,若有所思道:我那时还未出世,所知甚少。所存记载也甚少。怎么,你对那场战役有心得?
狄其野摇头:只是有些许疑惑罢了。
什么疑惑?
狄其野再怎么肆意妄为,也晓得楚王顾麟笙是整个大楚的底线,然而此事的疑惑关乎他狄其野的原则,他开了头,就做不到闭口吞声。
他隔着惟妙惟肖的蜀州山川,看向对面执着竹笔的顾烈。
在狄其野的时代,幸存者自认进入了新纪元,将属于原始人的历史束之高阁,只有狄其野这种格格不入的返祖异类,才会对过往感兴趣,从成语中找寻失落时代的闪光。
顾烈是他从故纸堆中找到的理想。
史书评:楚祖,明君也。知人善用,深谋远虑。无私无情,天生帝王材。
不仅是这寥寥一句史家评说,狄其野翻阅残缺的楚军战报,推测出了一段无懈可击的争霸雄途。
顾烈身负血仇,举兵反燕,是师出有名;顾烈受过良好教育,楚军从未有屠_城记载,是治军有道;顾烈立楚后从未入侵他族,倾力治国,终成盛世,是治国有方。
而最后,顾烈竟没有让自己的子嗣继位,传位给了侄子。继位者是守成之君,不出众,但做到了继往开来。
一个近乎不真实的古代帝王。
哪个良将不想遇明主?
然而史料毕竟残缺,对着文字,狄其野也无法确认顾烈究竟是怎样一个人,他对顾烈当然是心存怀疑的,只是将顾烈当作一个理想象征,从不曾陷入什么狂热。
狄其野很清楚自己并不崇拜顾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