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砖厂如今也算是集体承包的了。还是比较靠前的大厂子,平均都是三四百万产量的情况下,能有五百万左右的产量。大哥这个厂长,如今在县里,大小也算是个名人儿啦。
加上这些年的经营,县里主要单位的负责人,大哥全都认识,很多还是能说上话的朋友,还有一些社会人士,二代啊,什么的,都有交往,特别是做买卖的,几乎就没有不认识的。
人脉就是这样,越积越多,到了后来,有些人,都不用特意去结交,不知道通过谁就能在什么场合遇到,然后成为朋友。生意,有时候也就是在这样的时候,就来了。
大哥在一次跟朋友吃饭的时候,认识了一个川里来的商人,在家乡开饲料厂的,到东北来收粮,以前跟县人的一个商人就认识,也是奔着他来的,到了这边,又通过那个朋友介绍,认识了一些人,而士安大哥就是朋友的朋友介绍的。说士安大哥一定能帮到他。
生意上门,大哥当然不会拒绝。正好,年前,明子也联系了省城的饲料厂,他们已经开始在三姨和老姨家设了收粮点儿在收粮了,这不就是顺手儿的事嘛。
第二天,大哥就带着那人去看了货,都是高品质的粮食,玉米高梁都有,那人很满意,当场就付了定金,一周之后,大哥就给他发了一车皮过去,这边儿火车站发车,那边儿他就把货款给大哥付了。一斤玉米挣了七分钱。零售在一毛五分钱一斤啊,一斤挣七分,暴利了。给省城的饲料厂送货,一斤才不到五分钱,那当时谈成的时候,还都觉得是大买卖了呢。
唯一一点,就是川里那家要的量少,一年可能也就三五车的量。还是省城的饲料厂能全年一直送粮。细水长流,也不少赚。
三姨家的老三,和老姨父现在基本是全年都在忙着收粮的事儿。生意好的时候,大哥一周得去送好几次的钱。因为白天要上班,都得下了班之后晚上去送。那摩托车可是借了大力了。牛书记知道大哥事情多,他天天就是上下班,如今又加上一层姻亲的关系,就跟大哥换了车,他骑马力小一点的,把那辆幸福摩托让给大哥了。
大哥不是吝啬的人,一斤粮食给老三和老姨父一分钱的抽成。忙的时候,两人一个朋就能挣几百块。老姨也因为这件事儿,在家里终于有了点地位,她婆婆不再一天到晚的给她气受。使得老姨每回来家里,见到明子娘都哭。
生意越做越顺了,这是好事儿,明子还有工作要做,离县城也有点儿远,帮不上什么忙,到年中的时候,大哥把她拿去囤煤的钱也给她送回来了。手里有了几万块钱,明子就想着该搬家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