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汤好,适宜泡饭吃。”
众人全都笑了起来。
宁樱替周老儿夹了一块鸭肉,皮软糯,肉酥烂,丝毫没有鸭子的臊腥气,最适合他这种老人家食用。
用过一块鸭肉后,周老儿满意道:“姜娘子当真好手艺!”
宁樱:“周老爷子抬举了。”
周家人常年做生意,屋里能差使奴婢,吃穿用度比寻常人家要好些。
周大郎也是个讲究人,尝过酸笋鸭后,也点头道:“姜娘子着实有几分本事,看来父亲没看走眼。”
周家媳妇儿也觉得不错。
宁樱备了从井里冰镇过的酸梅饮子,朱婆子招呼她一起来吃。
众人围在一起聊了些当地的风俗人情,以及宁樱以前在夫家那边的情况。
遇到这家人,她觉得她的运气委实不错。
两边都是抱着试水的心态,她想尝试看有没有吃这碗饭的本事,周老儿则盼着能把铺子盘活。
不管往后的磨合如何,至少目前双方都是盼着能共同盈利的,暂且不存在矛盾。
这顿饭两家人都吃得舒心,待他们离去时,周老儿还特地给了两百文铜子,是用红绳串起来的,意寓吉利。
宁樱也没推托,毕竟算是开张了,讨个好兆头。
之后两天都没有一个客人上门,直到第三天时,有家奴前来预订乌鳢锅子,一家六口人,说是周大郎生意上的朋友,特地来照顾的,打算在傍晚酉时三刻过来。
宁樱高兴不已,忙安排翠翠一同张罗。
在她为自己接待第一批客人兴奋时,之前送她前往平州的燕三郎则被李瑜的人盯上了。
那人把燕三郎曾经的路径上报给李瑜,当时李瑜刚下值回府,听到梁璜说袁家那边有消息时,立即传上来问话。
这个时候酷暑难耐,房里搁着冰鉴去暑热,李瑜从外头的燥热走进屋里,整个人都舒畅不少。
不一会儿林正被带了过来,他向李瑜行了一礼,汇报说燕三郎曾经去过钟雁山,通过曲镇那边的码头走水路下了梵城,之后又从梵城坐船去了平州,在平州没逗留多久就折返回京了。
听到这个消息,李瑜背着手来回踱步,问道:“那现下燕三郎在何处?”
林正回答道:“在忠县。”又道,“他是袁府贾婆子的小儿子,那贾婆子又是蒋氏的忠仆,故小奴猜测,他那阵子的路线多半与宁樱姑娘脱不了干系。”
李瑜“唔”了一声,陷入了沉思。
林正问:“主子要不要把他捉来盘问一番?”
李瑜摆手,“不必,先莫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