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军令如山,众将无不凛然奉令,脸色不禁越来越难看。偏偏阿桂有意问道:“诸将初不见其慢,上方剑不知诛谁之头耶。”意思是说,我没有看见哪位将军如你所言简慢不听指挥,那么尚方宝剑该砍谁的头呢,暗指该对战败负责任的是和珅。和珅这才“战栗无人色”,再不敢出声。但自此以后,和珅对阿桂怀恨在心。
阿桂到达军营后,措置始有条理,局面有所扭转。乾隆皇帝认为阿桂“一人足办贼,和珅在军事不归一”,下令将前线军事交由阿桂全权指挥。和珅作为败军之将,在军中威信全无,早就呆不下去了。乾隆皇帝也有相应安排,下谕说:“朕起銮热河,为期亦近,御前领侍卫大臣、军机大臣等扈跸者现亦无多,令和珅速行驰驿回京。”连乾隆皇帝都要为和珅找个冠冕堂皇的借口下台,他对和珅的宠爱由此可见一斑。
[阿桂赶到甘肃后,清军与回民义军对峙的局面为之一变,回民义军全面退往华林山一带。阿桂派出重兵围困华林山,断绝了山上的水源,还抛投火弹,将华林山清真寺的房屋尽行烧毁。乾隆四十六年(1781)六月初,清军冒大雨进攻,苏四十三等在寡不敌众的情况下,血战而死。义军全部战死,无一投降者。苏四十三起义虽然失败,但回民新教创始人马明心在回民中的巨大影响并未就此消失,此后百余年的回汉民族纠纷即由此而起。]
然而,朝廷大军与一小撮散兵游勇似的回民交战,竟然吃了败仗,还有一名正二品的总兵阵亡,颜面无存,总得要有人站出来背黑锅。既然皇帝依旧宠信对吃败仗负有直接责任的和珅,陕甘总督勒尔谨就该着倒霉了。乾隆皇帝盛怒之下,将火气都发在了勒尔谨身上,认为他在马明心、苏四十三一案中坐失良机,办理谬误,致使兰州被围,天威受损,下令将其革职抄家,并立即押赴京师,等候处理。
在查抄勒尔谨家产时,发现金山银海不计其数,这倒也不足为奇,令人惊讶的倒是在其管门家人曹禄房中抄出了近两万两白银及金器等物。后经审讯,曹禄供称是历年任管门家人时所积门包营运生息所致。乾隆皇帝为此特意下旨,命各督、抚、府、道今后概不许收受属员门包,也不许设立管门家人。乾隆还强调此项规定要每年汇奏一次,如有阳奉阴违,仍蹈故辙,或经科道参奏,或于别事发觉,该督抚欺饰之罪绝不宽待。
勒尔谨被革职查办后,甘肃省大小官员以王廷赞为首,人人自危,惶惶不可终日。众人齐聚布政使司衙门莅事厅,一起商议对策。只见王廷赞坐在椅子上,表情严肃,若有所思。其他官员围在他的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