烦就不管,那还称得上一家人?
你这死老头子也是只看头不看尾,担心三郎不高兴就对其他儿女不管不顾,老话说花无百日红,能保证三房一直红红火火下去?
我的确想其他几个儿女家也好起来,但不完全不为三房考虑,将大宝们养好,几家至亲发迹了,以后绝对帮得上三郎孩子的忙。
我看三媳妇的架势肯定没打算多生几个娃,闺女要嫁人,剩下的儿子顶多一两个,郡主府家大业大,一两个人哪里顾得过来,少不得要信得过的亲人帮衬?”
“是,你想得深远,我们眼光浅薄,你的想法不是没有道理,但你不应该忽略实际问题。
孩子们年纪还小,虽然是我们的孙子、外孙,万一出了事谁来负责,你觉得儿子女儿不会怪罪我们家?
三媳妇的书院还没建好,你怎么就确定那里的先生一定比海城书院的要好?孟先生的书院建了好几十年,有出息的学子多了去,怎么就入不了你的眼?”
“我可没说看不上眼,只是觉得颜颜的书院肯定好。”
徐和顺哼声道:“我跟你说那种有出息的娃儿无论在哪里读书都能出人头地,三郎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他把京城国子监的那些书生都超过了。
你想想国子监里的先生多厉害,三媳妇书院的先生比得上?你的想法跟大郎媳妇和二郎差不多,总觉得京城的啥都好,不考虑实际问题,你以为三媳妇啥事都能帮忙铺排好。”
“我怎么就跟他们差不多了呢,他们想占便宜,我是为大家好,三媳妇都说了能安排好,你说我没考虑到什么事?”
罗氏很不服气,三房好和大家好没有矛盾,他们来又不会对三房产生不好的影响,反而有好处。
只需要花一点点银子就能家亲戚朋友称赞三郎他们仁义,在他的同僚以及外人看来他们也没嫌弃穷亲戚,定会美名远扬,家里人也念他们的好。
居然被他说得跟做错事一样。
“孩子除了需要先生教学问还的家中爹娘教导为人处世之道,无论是大宝还是金宝对三房来说始终是别人家的孩子,纵使他们出了差错,三郎和颜颜可定不会动他们一根手指头。
别说他们,就算是你我当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的人,当初在老家时,那群小崽崽调皮得很,你打过他们没有?
三郎两口子平日里忙得很,没多少时间盯着他们,男娃调皮捣蛋,没有曦月那么听话,来京城过上好日子又没人方便严厉管束,走错路也不是不可能。”
“得得得,我不跟你掰扯,你总把事情往坏处想,三郎和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