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二陛下的打分排序准则, 挑出了一位黄门侍郎崔民干作为《氏族志》的第一等。1
崔民干这个人呢, 乃是博陵崔氏二房出身。崔氏既是李二陛下点名批评过的山东贵族, 又属于关陇河东豪强之列(关陇集团), 出现在《氏族志》之首, 李二陛下定然不会满意。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崔氏二房此番上交的田产赋税,也仅仅只是个应付了事的数额罢了。
若就此叫崔民干为首,后续的赋税改制想要推进, 只怕会难上加难。
李二陛下不过思索一夜,便差人给高士廉送话:“我朝三品以上官员中,或以德行,或以勋劳,或以文学至位显贵,从无例外。朕与诸卿共奋进这许多年,不就是为了舍名取实,重用我大唐实干官吏嘛。今日申国公选了崔民干为首,岂不流俗?”
君臣一番推心置腹,高士廉也被说动了。
李二陛下再接再厉,颁下旨意:“朕就以今朝品秩定高下,《氏族志》以皇族为首,外戚次之,降崔民干为第三,诸如此后类推。”
这一手牌打的甚妙。
王公们自是双手赞成的,满朝文武高官也附和同意了,就连交了一笔赋税的崔民干也咬咬牙赞和,觉得这是一桩不亏本的买卖。
不过数日,天下二百九十三姓就此列定排序,通过一册《氏族志》颁于天下。
而世族开启的按照田产多寡纳税之路,这才刚刚拉开序幕。
……
南山这头,赶在山间的雨季到来之前,宋管事便利落带着庄户们将三十亩地的棉花采摘、晾晒完成了。
庄上的绣娘们个个聪慧,不过习惯了几日,就可以熟练使用四十纱锭的纺纱机。
唯一叫宋管事有些忧愁的,是棉纱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