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印一直试图通过全面剖析刘春海的个性特征,结合目前掌握到的有关他的所有犯罪信息,加上他的视角和思维方式,去“绎想”他会选择的逃窜路线和方向,以及他认为安全并具有一定心理舒适度的藏匿之所。
……
此刻,韩印已经反复翻阅过刘春海的背景信息和犯罪资料,对每一个犯罪环节都逐一加以剖析,却并没有摸索到任何可以缩小搜捕范围的方向和思路,反而心里面的疑惑越来越多。而当他试着把这些疑问串联起来去审视,一个大胆的想法陡然从脑袋里冒出来:刘春海真的有能力做出这么一系列惊人的案件吗?他会不会是一个被精心塑造的“替罪羊”?
单纯从目前的局面上看,刘春海显然已经识破警方的“诱捕计划”,也应该清楚警方的警力布置状况,包括阳光花园的主监控区以及保护小组的动态,所以他才会利用私家侦探引开杜英雄等人,从半路上劫走顾菲菲和耿昊。这也就意味着犯罪升级了,迫害和折磨耿昊已经无法满足刘春海的欲望,他需要一个更大的平台——与警方对抗,来寻求更高级别的控制感和成就感。这倒也符合畸变心理发展的过程。
但是,为什么刘春海能够掌握警方和耿昊以及陈楠的动态,而警方捕捉不到他一丝一毫的影子呢?如果非要找出一种理由,那就是有可能刘春海在耿昊的手机或者随身物品中置入了定位工具。那么现在耿昊整个人都被掳走了,这一设想肯定是没法证实。不过即使真是这样,刘春海想要顺利完成昨夜的行动目标,也需要很多个巧合来促成。
综合昨夜案情,刘春海采取了伏击的策略。也就是说可能早前通过几次跟踪,他熟悉了耿昊与陈楠一贯的晚餐地点、路线和环境,然后根据这一路线制订出绑架方案。当昨夜耿昊和陈楠再次按此路线就餐,刘春海觉得时机成熟了,避开交通监控,从小路将车开入中北小区附近设伏,然后再把私家侦探召至餐厅对面引开保护小组,最后坐等慌不择路的耿昊进入他的埋伏区域完成作案。这算是一个比较合理的逻辑,就眼下的线索来看,也只能这样推理,不过他怎么就能保证私家侦探可以成功引开保护小组?更为关键的是,他怎么就能确定耿昊一定会按原路返回呢?
当然,就结果来说,刘春海成功了。这里面可能有运气的成分;也可能因为长时间的跟踪,他摸准了耿昊的脾气和秉性;或者他本身的判断能力、规划能力以及执行能力,的确非常出众。那么回过头再来审视他前面的四起入室作案,也同样可以说是非常成功,没有任何目击者,在复杂的作案过程中几乎未留下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