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txt_10">对于这样的事情,尽管他一开始就做好了心理准备,但等真正发生的时候,无疑是让人如此的手忙脚乱。
唯一值得庆幸的点在于,偏偏就在这样艰难的时刻,他们一家却收到了一笔陌生的援助,这笔援助来得实在是突然,以至于最开始的时候,他还以为这是他哪位亲戚或者朋友寄来的。
但在看到那封署名为“米哈伊尔”的信时,他便知道事情并不像自己想的那样,但问题在于米哈伊尔这个典型的俄国名字在俄国是那么的普遍,仅仅根据这个落款,他一时之间还真想不起来自己什么时候又认识了这么一位同志。
这笔援助数额确实不小,某种意义上算是解了他的燃眉之急,但是当下这样的境况,已经由不得他仔细追寻,于是他只能是暂时留下了这封信件,准备等之后安定下来了再好好想想。
不过就在放下报纸的那一刻,看着作者姓名那一栏的一长串名字,他突然莫名地就把这两个应该是不同的人给联系在了一起,毕竟在这部当中,对于英国以及其它一些国家的隐晦批评几乎时不时地就要冒出来几句,而对于有些东西的批判,恰恰也正是他所赞同的。
在为这样的想法惊奇了好一会儿后,他便重新站了起来,一想到接下来即将发生的事情,他原本松弛了一些的神情无疑又凝重了起来,合上报纸之后,这位有着宽阔的额头和正逐渐茂密起来的胡须的二十七岁青年人,便朝着他接下来的目的地走去。
于他而言,新的斗争,无疑已经开始了。
当巴黎这座革命老区一如既往地风起云涌的时候,位于圣彼得堡的米哈伊尔,除了正常的上学和生活以外,最近这些天倒是在忙活一些新技能,简而言之,正在学着弹弹钢琴。
对于这年头的俄国贵族来说,钢琴同法语一样,往往是贵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能够弹奏钢琴则是“文明开化”和属于上流社会的重要标志。拥有一架精美的进口钢琴本身就是财富和社会地位的象征。
应用到日常上的话,像是家庭音乐晚会,差不多就是贵族家庭会举办小型、私密的晚会,邀请亲友,在这种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