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只不过当屠格涅夫回去以后跟米哈伊尔提起这件事的时候,米哈伊尔先是感谢了他的努力,接着便拍着他的肩膀说道:“你为我的事情付出太多了我的朋友,不要再这么做了。
相信我吧,如果正常渠道下巴黎的那些先生们始终都不肯接受,那么一定程度上我能向你保证,多年以后,人们会发现法国文学后面的正统在俄国。”
屠格涅夫:“???”
真的假的?!
米哈伊尔吹牛逼怎么吹得越来越大了,连我都快被他吓到了.
但米哈伊尔总是能用最平淡的语气说出最不可思议的话,在一块或许我应该向他学习学习才是,毕竟这种风度属实是不一般。
那么言归正传,大仲马在发现这位俄国作家的竟然刊登在法国目前最好的刊物上,他先是惊讶了一会儿,接着就真的对这位俄国作家和他的产生了一定的好奇心。
不可否认,巴黎的文学圈充斥着仇恨与偏见,但在某种程度上,这也让作家们的作品质量有了一定的保障,毕竟一篇倘若真的太差,那面临的将是这个行业所有同行的取笑和谩骂。
这样说的话,一位俄国作家写的法语竟然真的能看?!
抱着这样的想法,大仲马很快就翻到了那个著有俄国名字的两篇。
一篇是用纯正的法语,一篇则是翻译,大仲马先看的当然还是前者,而他一上来确实连文章的内容都顾不得了,只是一味的看对方的文笔到底怎么样。
尽管听说法语是俄国人的第二语言,但是文学语言这种东西,很多时候肯定要比日常语言难度更大,同一种话由不同的人来说往往都能产生不同的效果,就更别提文学语言了。
只是这么简略地扫过一遍后,大仲马着实就有点震惊了,没毛病,一股子地道的法国味,而在此基础之上,又有其独特的文风在,简洁生动,很多地方都写的恰到好处。
在关注语言的同时,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