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面对朱元璋与朱标时,定要谨小慎微,步步为营。
然而。
朱标此刻的表现,却完全出乎了朱应的意料。
朱应一脸呆愕,一时之间,竟不知该如何回应。
朱标见状,并未继续追问,而是将目光缓缓转向朱文熙,脸上的神情愈发慈祥、亲近,仿佛看着的是自己最珍视的亲人。
“或许你并不知道。”
朱标微微仰头,目光中满是追忆之色,声音也不自觉的温和起来:“孤,曾经有一个儿子,他是孤的嫡长子。”
此刻。
在朱应面前,朱标毫不掩饰自己作为国之储君的脆弱一面,将内心深处的情感,毫无保留的展现了出来。
“朱雄英。”
朱应听到朱标所言,脑海中瞬间浮现出那个在历史上令人无比惋惜的身影。
朱雄英,在历史的长河中,年仅八岁便不幸薨逝,着实令人惋惜。
虽说他未能如朱标那般长大成人,肩负起继承大位的重任,但作为嫡长孙,他在朱元璋心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是被老朱视为真正亲人的存在,未来的储君之位,本也是十拿九稳。
他的离去,无疑是大明的一大损失,更是朱元璋父子的心痛。
或许!
这便是大明的国运使然吧。
如果在历史的长河有另一条轨迹的存在,如果朱标活着,靖难之役根本就不会发生,朱棣也绝无可能夺位。
因为只要朱标在世,他作为储君,作为诸皇子之长,拥有着无可比拟的威严与号召力。
倘若朱棣胆敢举兵造反,无需朱标下令,周围的藩王定会出于维护皇室正统的考量,更有对大哥的绝对支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