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动系统发出低沉的轰鸣。
第一台简易但实用的百吨级SPMT样车和一台基于成熟底盘改造的120吨级履带起重机雏形,在夜以继日的奋战中逐渐成型。工人们自豪地称它们为“黄河铁牛”和“黄河巨臂”。
将军澳预制件工地史斌带着安保队伍进驻,迅速清场,接着工人进驻开始搭建围挡。随后大型施工机械进场,轰鸣着进行土地平整。
临海处,简易的桩基和栈桥开始施工,为未来的预制件下水码头打下基础。
与此同时,一座规模宏大的预制场以惊人的速度拔地而起。
巨大的钢结构厂房内,按照陈胜引入的标准化、模块化理念,划分出钢筋绑扎区、模板组装区、混凝土浇筑养护区以及钢结构焊接加工区。
从钢铁厂运来的钢材在这里被切割、焊接成巨大的钢框架;绑扎好的钢筋笼放入特制的巨型钢模板中;搅拌站日夜不停,高标号混凝土被泵送浇筑。
蒸汽养护设备加速混凝土强度增长。
很快,第一个庞然大物——长30米、宽20米、高15米的巨型混凝土沉箱——在养护池中揭开了覆盖物,其规整的尺寸和光洁的表面,标志着工业化预制的高水准。
钢结构区,巨大的门式起重机下,工人们正在焊接组装用于码头平台的巨型钢箱梁和支撑桁架。
葵涌现场陈胜坐镇指挥。
大型挖掘机和打桩机在规划好的区域轰鸣作业。
海上,租用的打桩船将一根根由黄河钢铁厂特制的超大直径钢管桩深深地打入海底岩层,为即将到来的“积木”奠定坚实的基础。
现场指挥部里,巨大的沙盘和进度图上,各个节点被清晰地标注。
陈胜协调着设计院修改细化预制件安装图纸,与将军澳预制场保持热线联系,精确安排每一个预制件的生产、出运和安装时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