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力,在1970年确实是被低估的宝藏。
而葵涌,作为未来全球最繁忙的集装箱码头之一,此时的地价虽然已被炒起,但对比其长远价值和未来几十年带来的物流控制力,现在的投入绝对是超值的。
“眼光不错。”何雨柱赞了一句,“这位朋友,方便引荐一下吗?或许能多聊聊香江未来的规划方向。”
奥利安沉吟了一下:“人倒是没问题,不过…何,他跟我一样是个英国人,现在只是个中级职员,而且人很谨慎。我去帮你问问吧,他不一定愿意。”
“明白,不强求,我只不过觉得他的眼光真的不错,想认识一下,聊聊而已。”
“好!保持联系,万事小心。”奥利安叮嘱了一句,挂断了电话。
将军澳:这是长远布局的暗子。现在拿地成本低,开发压力小,可以秘密囤积,静待时机。深水岸线是未来的战略资源,无论是自建码头发展物流,还是作为与政府谈判的筹码,都价值巨大。更重要的是,那里远离当前的核心纷争区域(港岛、九龙),便于低调运作,不易引起怡和及其背后势力的过度警觉。
葵涌:这是切入当下香江经济命脉的关键跳板。集装箱运输代表着未来的贸易主流,控制一个码头的份额,就等于扼住了部分物流的咽喉。虽然竞争激烈,地价高昂,但这是阳谋,是摆在明面上的战场。拿下它,不仅能带来稳定丰厚的收益,更能极大地提升黄河集团在香江乃至东南亚贸易体系中的地位和话语权。与怡和在码头物流上的对抗,将从被动的“被卡脖子”,转变为主动的“争夺枢纽”。而且,参与这种级别的政府招标,本身就是一种实力和地位的宣示。
两个地块的开发跟当下的实际情况结合了一下,何雨柱就有了决断。
小孩子才做选择,两边他都要。
总督的补偿,必须争取利益最大化,重点锁定葵涌,葵涌太大抢下一块就好了。
至于将军澳,既然现在无人问津,那正是“四海贸易”这类影子公司大展拳脚的好机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