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了就会慢慢变成冤家。到头来,钱也捞不到,部族与朝廷之间联系微弱,等待他们的是被武力征服的结果。
“我们希望有志向的年轻人来喀尔喀帮助我们,”哲布尊巴道:“虽然路途遥远,我却可以给出承诺,前来的官员会在喀尔喀受到贵宾般的待遇。”
陈廷敬一听不是白拿国库,脸色顿时好上不少。又听诸位汗王这些年积蓄也有不少,之前还黑漆漆的脸色由阴转晴。
至于送谁去扶持喀尔喀蒙古建立学堂、医馆等,朝中官员多是不愿的,身居高位者自然不愿意离开安逸的京城,唯有志向远大,且心有宏图大志向的年轻人,愿意去往喀尔喀一展所长。
建立学堂需要文人,建医馆需要太医。
康熙于朝中提问:“谁愿意出使喀尔喀?”
朝中无人敢答。
哲布尊巴对此并不意外。
最终,康熙决定,从各部院之中未能参与朝会的年轻人中挑选能人,要求是懂得如今京城兴盛的科学、数学、天文,并能刻苦,不惧艰险。各部院臣子之间互相推举人名,就有人提到了在江苏一代颇有名望的丁思孔。
大清朝廷会给出部分帮助,户部给出的款项如何落实,亦需要人去张罗。待到达喀尔喀,各项开支的使用情况,以及与大清朝廷的联络皆需文臣来做。
于是帝王择户部侍郎王掞,主揽此事。
王掞还年轻,比陈廷敬小了近八岁,混到如今不过是户部侍郎的职位,他在翰林院熬得太久了,从鲜嫩嫩的青年,熬成到了中年。
或许别人不愿意去往蒙古,于王掞而言,却不一定是祸事。
胤礽:又不是一去不回,以汗阿玛对治理蒙古部族的渴望,谁去了那边,回来必定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