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定又是我大唐的苏秦与张仪。”
此时王玄策的两只眼睛,已然明亮的如同两枚灯泡了,目光灼灼的盯着夏鸿升,被夏鸿升的一番话说的激动不已,若不是有书院众位同窗,和山长在这里,恐怕就要过去拉住夏鸿升大呼知己了。
“夏师弟,你……你怎会知道……”王玄策不明白为什么夏鸿升会知道自己的心思,明明这些心思想的通达之后,就只有自己一个人知道,连师尊和山长都不知。
却见夏鸿升笑了一笑,拱了拱手朝王玄策说道:“王师兄若想学纵横之术,离开书院之后,且直去长安拜见唐俭唐大人,之后,便看王师兄的努力了。”
此话一出,王玄策先是一愣,接着便是喜形于色,他此时正当少年,还不是往后那个一人灭一国的纵横捭阖巧舌如簧,临危而面不改的纵横家,见夏鸿升竟然直接给他指出了一条明路来,如何能够不感激?激动之下,王玄策十分恭敬的向夏鸿升拱手作揖,深深弯下腰来,郑重的说道:“愚兄多谢夏师弟,指路之恩,当铭记于心,容日后再报!”
“呵呵,王师兄客气,世界很大,大唐其实很小,会需要王师兄这样的纵横之材的。小弟预祝王师兄学有所成,终成纵横大家,今日送别,当以诗赠之,与王师兄共勉。”夏鸿升大笑几声,继而朗声诵道:“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春正肥。呼童烹鸡酌白酒,同窗无笑牵人衣。高歌取醉欲**,起舞落日争光辉。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一首改过了几个字的诗歌念罢,夏鸿升转身即去,但愿这个王玄策,能够受到同样擅长纵横之术的唐俭的赏识,不要再像历史上那样,从印度回来之后,就了无音讯,再无消息,一代纵横捭阖的奇才,最终却只落得史书上一个洛阳人氏,生卒年不详的字句。
而那一众学子们,却全都狂热了起来,这……这端的是一首好诗啊!诗里有积极奔放的生活热情,有慷慨激越的进取精神,尤其是那一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听之闻之,如何不教人心胸激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