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是三年级参加的,山丰自觉写得很勉强,没有动真情,虽然依了老例,山丰写得较长,但山丰知道只是形式上过得去,得了三等奖,山丰揣摩着这是人人有份的安慰奖,没往心里去。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看书网;http://www.kanshu4.cc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大学与中学很不一样,会学几十门课程,会见几十位老师。中学的老师相伴2年或者2年,大学的老师通常只有一个学期,还未来得及熟悉,就已经结束。4年的所有课程中,山丰感觉最难的课是一开始就有的《数学分析》。北大计算机系非常重视数学教育,据说按数学系的标准来要求大家,《数学分析》也是持续时间最长的课程,连续学了三个学期,上课的老师叫刘杰,中等个子的中年人,北京口音很重,声音也不大,山丰上课喜欢坐後面,基本没有听,这门课主要靠自学。那是山丰第一次「大规模」接触北京话,刘老师彷佛嘴里始终含着一颗糖,字是一个个含混不清地滚出来,山丰只在相声中听到这种话。眼里看着书本和黑板上的严肃生畏的数学公式,耳边伴随着相声般的说词,总觉得不太搭调。第二个印象b较深的老师是许卓群老师,讲授《程序设计》,他那时应该有五十多岁了,两鬓发白,总是笑呵呵地看着同学们讲,时不时随意地在黑板上写写。《程序设计》可以说是软T专业第一门入门课,山丰当时也觉得很难,程式的概念没有建立起来,b如指令x=x+1怎麽都看不懂,从方程的角度看它。不过当时班里有批同学已经学过程式设计,因此总能轻松地回答许老师的问题。记得有次上课,许老师直接就叫了三位同学到黑板上书写程式,山丰看了很惊讶,因为其中的内容许老师还没有讲。《数字逻辑》也是早期的一门基础课程,上课的老师叫杨天锡,他可能是当时给山丰班级上课的老师中年龄最大的一位,估计有六十岁了。杨老师很严肃,似乎总是不满意大家的学习情况,好像这门课刚开始的一次考试山丰考得b较差,让山丰尤其有点不敢回应他的目光。但其实这门课最後山丰觉得收获挺大的,第一次对计算机的yT有了初步的了解,大开眼界。其中的实验课也很有意思,山丰记得是在一个板上用线路搭建一个加法器,山丰从来动手实验能力b较差「君子动脑不动手」,又羞於开口请教别人,废了好大力气,才看到希望的数位在Ye晶片上显示出来,几乎是最晚完成的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12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