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大概在学cHa04月期间,父亲来了一封信,徵询弟弟高考填报志愿的事,弟弟因为从小都是山丰在辅导功课,山丰b较了解他的学业情况,也知道他在高二、高三两年有了很大的进步,山丰给的建议是南京大学,父亲坚持给他报了北大,山丰估计上南京大学很稳,且有一定的挑选专业的空间,上北大,恰好在分数线的边上,风险很大,且几乎只能去最冷门的专业,当时大概是力学和地质。弟弟的特点b较适合综合X大学,另一个选项是复旦大学,由於复旦在四川招生很不稳定,历年分数波动较大,也会风险较高,而南京大学其声誉和质量当时完全不输复旦,因此南京大学是最优选择。其次、浙江大学那时名气还不如南京大学,且是工科学校,虽然也能大致稳进,但不如南大更优。中国科大、清华当时分数线基本与北大相当,且是理工科,冒这个风险不值。其他大学都远远低於南大,就不值一提,这就是山丰当时分析的为什麽填报南大的理由。後来因为动乱,北大大幅缩减,弟弟的分数距离缩减后的北大分数线较远,滑落到第二志愿,当时的惯例,第二志愿会填一个相差第一志愿很大的学校,因此也是一个远远不及南大的学校,弟弟的第二志愿是成都科技大学,以高分去了这个学校,这是一个b较遗憾的结果。这个学校後来合并进入了四川大学。这件事山丰觉得父亲应该负一定的责任。不是一种实事求是、稳打稳紮的态度对待孩子的大学志愿。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看书网;http://www.kanshu4.cc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之後的北大非常平静,学生们进入了正常的大学学习,山丰那时确立了毕业后读研究生硕士,有机会继续读博士的愿望,觉得唯有此才是真实可行的,才是能够在每日的行动中把握的目标。当时北大计算机系选拔研究生的方式於今看来,非常独特,即不管平时成绩、平时表现,只看最後的入学考试,基本就是高考的模式。这决定了山丰後来在北大的学习方式和态度,不在乎平时成绩,但是在乎是不是Ga0明白的课程的内容,是不是具备了未来提升的潜力。抱着这种不斤斤计较、不争一时一利的态度,山丰也得以偶尔解放自己,涉猎一些文科X质的书籍和课程。那时山丰就有这样的感觉:学习专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8页 / 共16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