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关於辩证法、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唯物论等等内容,山丰不是说这些内容不好,而是老师讲不清楚,其中的辩证法简直就是「变戏法」,毫无原则可循,一些政治上的结论也下得武断,只容记忆背诵,不容质疑争论。高一读完,山丰选择了理科,最主要的原因是文科高考难度更大,长寿中学的理科在那些年每年都有进入北大、清华、中科大这类顶级学校的学生,当然人数很少,一般每年只有一人,但是文科则差很多,通常最好的只能到四川大学,历史上最好的去了厦门大学、对外经贸大学。山丰在初中就树立了报考北大的意愿,当时无论从哪方面衡量,北大都是中国的第一校,何况山丰对文史方面的知识也很感兴趣,自然认定北大是最好,也是最适合自己的大学。当时,中科大曾盛极一时,但山丰认定这样的学校太偏狭,山丰那时就隐隐觉得自己不会一辈子仅仅埋首於自然科学中。长寿中学除了85、86届两位最好学生去了中科大,之前和之後的最好的学生都是选择了北大,特别是83届的萧舒斌,他去了北大的计算机系,是山丰的邻居,从小听着他的传奇故事长大,对山丰的影响很大,更坚定了报考北大的决心。
回顾一下与山丰相邻几届的长中学生进入最好大学的情况。84年,长寿中学高中由两年制改成三年制,没有毕业生。85年高考据说第一名是发音如此,汉字大概是宋喜淩,他父亲是长中历史老师,去了中国科技大学,有陈小伟进入北大,86年第一名雷劲,山丰姐同学,去了中国科技大学,无人进入北大,87年第一名彭述明进入北大。现在,从互联网获悉,陈小伟和彭述明都在绵yAn的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做到了很高的位置。如果算上82年、83年进入北大的李鸣峰、萧舒斌,当时长中的传统无疑最认可北大。其实,当时北大作为中国第一高校的地位远b现在无可争议,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山丰刚进北大,就发现北大的宣传栏或者广播站、校报,包括老师们、高年级学生们,提到北大,都以中国最高学府代称,直到89年以後,官方逐渐扶持其他院校,以压制北大和北大学生在中国大学中的盛名和威望,消解他们在运动中的领导力。那时,复旦大学的江南第一学府的称呼也很稳固,不像现在,有好几个学校不服气。
当时理科高考一共考七门,分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8页 / 共19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