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错误的决定,朕可是正经的穷苦百姓出身,应当比谁都了解民生疾苦,知道像这般往地方派遣官员,会导致的恶劣后果才对。”
可他竟然是在听到皇后说起后,才意识到这点,大安开国七年,他已按照旧例安排了四届科举进士,其中直接主政一方者,多达数百人。
“陛下倒也不必懊恼,科举出现之后,历朝历代之所以都坚持使用这种方式选任官员,倒也有不少名臣贤相从中脱颖而出,可见这种取才之法,确有其可取之处,只是我们作为后来者,要做的是从中汲取经验教训,尽量避免吏治腐败与崩坏现象的出现。”
皇上有些无奈的叹了口气道,“说得也是,若不采用这种方式,还能采用什么方式呢?咱们又做不来任人唯亲之举,何况人心难测。”
柳明月当然清楚这其中的难处,即便是在法律更为完善,信息传递速度更快,选任公务人员方式更为科学、更公正透明的后世,依旧存在很多不公和贪污腐败现象,何况是在当下。
“这事不能急,我们现在能意识到错误,就是一大进步,目前没有条件改变,却可朝着这个方向努力,逐步创造条件,争取能在将来改正和完善那些不妥的地方。”
皇上当然也知道这个道理,随后两人又就柳明月想将通过大招募选出来的那些,能力素质相对较差些的那部分人,安排基层任职的计划的可行性,进行了一番探讨。
几可预见的是,此举势必会侵害到相关阶层的利益,从而引起那些人的反对。
以他们两人的身份地位,当然可以直接强势安排下去,但是他们也不得不考虑这些人到任后,将有可能面对无法开展工作,或是遭当地人排挤乃至陷害的后果。
“唯今之计,只有采取以彼之矛攻彼之盾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说白点,就是让那些当地人知道,一旦朝廷正式实施这种新式选任官吏的制度,他们也将有机会通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