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想做而不敢做的,当有这么个另类出现,反倒生出一些亲切感来。
盘香即将燃,苏锦提起羊毫,用后世临摹十几年练就的华丽的王派行书体一挥而就,当后一句写完,随着苏锦潇洒的将羊毫往笔架上一扣,只听“当”的一声,棉线断开,小铅锤落下,撞击铜钹,出悦耳的响声,时间刚刚好。
按照规矩,五人的词作不许署名,由李重统一悬挂展示,由众人品评;虽笔迹书体有所不同,但读书人要的条件便是一笔好字,五人何种字体没人考究,倒也从字上无法对号入座。
墨迹晾干后,李重亲自动手用小木夹将五词作悬于亭内彩绳之上,这才招呼他人上前品鉴,帮苏锦磨墨铺纸的两人由于看到苏锦的笔迹就此失去的资格,不过从他们的表情来看,已经是一种痴迷的眼光看着苏锦了。
众人依次看来,第一词是《鹧鸪天》
一点残红欲时,乍凉秋气满屏帏。
梧桐叶上三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调宝瑟,拨金猊,那时同唱鹧鸪词。
如今风雨西楼夜,不听清歌也泪垂。
词写得很有一番意境,从秋夜秋雨联想到离别之情,融离愁别恨于景物,虽有些略显牵强,但也不失为一上之作。
看的意的诗社成员词稿下端画上小圈,表示欣赏,本词得十三圈。
第二词是《踏莎行》
情似游丝,人如飞絮,泪珠阁定空相觑。
一溪烟柳万丝垂,无因系得兰舟住。
雁过斜阳,草迷烟渚,如今已是愁无数。
明朝且做莫思量,如何过得今宵去!
此词为规矩的春日送别相思之作,以暮春时节漫空飘荡,扑面而来的游丝与柳絮为喻象,极为切地传达出神魂不定之离人茫然失落之别绪;不足之处便是抽象到具象的过渡稍显生硬,但句‘情似游丝,人如飞絮’两句确实是难得的佳句。
众人纷纷点头赞誉,这词很明显要超过前面的《鹧鸪天》,二十四人得圈十八,显然已经夺魁望。
第三词和第四词分别是《雨霖铃》和《瑞鹤仙》,前一仿柳永而作,但意蕴用词情感相差甚远,字数虽多,但得圈仅枚;而《瑞鹤仙》一词则直接跑题,叫他写离别之情,他却写成了闺阁怨词,虽香艳有余,但很显然不能令人满意。
四词看过,众人均好奇哪一是苏锦所做,转头看时,苏锦正坐远处的石凳上,专心致志的随身带来的小布包里捣鼓着什么,似乎根本没将结果放心上。
众人再看第五词,但见一笔华丽的行草皎若飞鸿,洋洋洒洒而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