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德光来说,两个小时时间其中大部还是坐在车上,就找三十多块钱,这也是个很大的跨步。
确认了这个方式能行的耿妹子立刻就找了个小姐妹代替自己卖早餐,自己到批发市场里面游说拿货的商贩,要不是凑起来垫付货款的资金有限,这一天就能招揽二三十个年轻女商贩的业务!
到第三天就能送十四家的货,第四天更多点。
也真像石涧仁建议的那样,杨德光找来两个比较老实的棒棒一起干,一人负责一条线要带好几家的货,其实就是坐公交车顺着一个方向把货挨个送过去,耿妹子帮他们仨办了公交月票,进一步压缩了成本,每天收回来的除了货款,搬运费耿妹子收在一起发工钱,开始两天钱还少点,多过得几天,不算很劳累的忙碌一上午,杨德光他们每个人就能拿六十块左右了,三个棒棒有些惊讶,以前拼死拼活还不一定每天都能保障得到这个数呢,重点是这个数目好像是固定的,这就非常难得了。
所以耿妹子跟他们拿一样的钱,杨德光还担心她拿少了,一个劲的给另外俩解释:“耿妹子要联系雇主,要去找雇主,应该多拿点……”
那两个同伴也使劲点头同意。
耿海燕笑而不语。
以她的脑瓜子,搞懂了石涧仁清理的这个思路,就开始整理客户,也就是尽量都在三条线上,而不是天远地远的独立一家耽搁时间,这种宁愿被放弃,然后尽量选择集中在一两家档口拿货的商贩,这样她每天在同一家拿的货就数量可观,再让杨德光他们熟门熟路的直接去库房拿货,又省了人家档口搬来搬去的麻烦,有了讲价压价的资本,这种谈下来的折扣虽然不大,但是随着数量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6页 / 共49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