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颜昌的存在,就是金兀术最大的障碍。楚天涯假设如果他自己是金兀术,一定会想方设法挑起两国争端,最好还让完颜昌给卷进去。薛玉一事看似是小,但他和金国的千户勃极烈都是带兵之人,身份极是敏感。如果金兀术知道了这件事情,只须要一句话,就能让他手下的千户勃极烈言听计从。至于如何激怒薛玉、如何截杀他的夫人、最后又如何逼急薛玉让他动手杀人,都是一些不太重要的细节了。
事情已经闹到这个份上,楚天涯和他身边的大多数人都已经不再天真心里有数——战争,已是不可避免了!
薛玉寻妻之事,顶多只能算是一个借口,或者说一根导火索!
七年的和平,七年的安逸。现在,天下人的目光又再度凝聚到了河北三镇,凝聚到了大宋年轻的魏王——楚天涯身上!
是战是谈,再度摆到了大宋朝廷的纸面之上;为此朝廷之上再度分化为两派,一主战一主和。
今时不同往日,楚天涯不再一味的力挺主战派,也不再一味的鄙视和打压主和派。双方争论与分岐的出发点,不再是以往赵佶执政时的那种自私畏战,而是都把目光放在了国家与民族的长远利益之上!
这就是七年来,楚天涯带给大宋朝廷的改变!
无论朝廷之上怎么争论,楚天涯从来没有放松过对河北的关注,也从来没有间断过或明或暗的给河北输送兵马钱粮。他之所以纵容朝廷上的争论连绵不休,一是想要看清朝堂上的这些人,面临大是大非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反应,借此来明辩奸伪擢贤废庸。另一方面,他也想借此来放一些烟雾麻痹金国。
所以,楚天涯非常希望朝廷之上吵得越热闹越好。
渐渐的,有细心的人发现,以往经常跟在楚天涯身边的虎将杨再兴不知道去哪里了,楚天涯的说法是他回乡祭母了;以往镇戍陪都开封府的王荀离开开封了,楚天涯用一纸调令让他去了太原把马扩换回来;可是马根本就没有回洛阳,他因为突然被撤换有了情绪,因此被楚天涯寻了个过错,一脚踢到了长城边上的云中去养马守边疆了。除此之外,国库里的钱粮赋税总是无形的失踪,下面的人有了查觉往计相许翰那里上报,总是如同泥牛入海没有回音。为此,私下里还有了许多关于“许翰谋私”的传闻。楚天涯也作势对许翰进行过敲山震虎,差点就要对他来一番“撤查”。
薛玉的事情发生后,大宋的朝廷上仿佛还有点乱了起来。
与此同时,青卫也很忙很忙。他们像幽灵一样的穿梭在金国与大宋之间,好像哪里都有他们的身影,又好像没有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