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婴已经点拨的够清楚,归灿再愚蠢也不可能想不到其中的利益关系。
归婴继续道:再者,这些军务长、城宰是各级城邑的基层官吏,他们都来自各乡的察举任用。
这下归灿更加清楚了,皱眉道:怪不得高氏为相多年,如此拼命拉拢各地士人,他那高府上门客过万,鱼龙混杂,白吃白喝,待遇优厚,关系处的犬牙交错,那么多寒门士子都受过他的恩惠,这些士人一旦被察举上来,被朝廷任命为基层官吏,便都发展成了他的爪牙。
归灿越想越气,愤愤不平道:高氏只待关键时候,便借机指挥城宰,城宰又间接打通军务长,如此一来,军政混淆,战争迫在眼前,府兵自然乖乖被他握在手中。这可真是我汉国制度一大漏洞!
归婴无奈的笑了:但凡人制定的制度,便必会有漏洞可钻。所以圣人有云,立法之严不如立德之盛。如今天下纷争,各国疲敝,原因不在兵不强、法不严,而在教化缺缺,人心不古。
父亲教导的是,儿子记下了。归灿俯身行了一礼,表示恭谨。
可是父亲儿子这几年游历各城,考察地理民生,发现汉国与郑国接壤城邑的府兵并不多,六七个乡里加起来也不过区区八百乘车兵,按我军一乘是三百六十人算,也不过十万人,况且府兵战力远不及大将军麾下北军,更不如您治下的沣都都尉。郑国乃中原大国,狭陉关亦为兵家必争之关,他们必有重兵出动,岂能轻易被区区十万府兵击退?
归婴摸了摸颌下花白的胡须,叹了口气,这就是另一个巧合了。说来也奇怪,十一年前的那场战争,那时郑军布置在狭陉关的兵力并不多,否则也不会成就我们这么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相国又善谋划最终以少胜多,收复失地
归灿奇怪道:他谋划了什么?
归婴摇摇头:这一点我也不甚清楚,大概相国原本就为郑国人氏,又精于筹谋布局,总比我们更了解郑军吧。无论怎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