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氏这一任家主……姑且叫做家主吧,叫做王芬。
\n按照辈分算,王芬是德妃王氏的侄儿。德妃在时,曾写信归家,让子侄们定然要读书,并赏赐了些钱财,让拿去请先生。
\n后来德妃此举被证实乃是王氏发家致富的金钥匙。
\n原先王氏就是个殷实之家,德妃上位后,地方自然要厚待王氏。有官员暗示,王氏想干啥,只要不出格,咱都当没看见。
\n可王氏做事束手束脚的,这里不敢,那里觉得亏心。好不容易想下手兼并土地,当家的老太爷却不忍心,说乡里乡亲的,低头不见抬头见,下不去手。
\n于是王氏不温不火了数年。
\n在这数年中,王氏的年轻人们在读书。
\n数年后,这些读书‘有成’的年轻人渐渐接管了家中的权力。
\n他们干的第一件事儿就是和当地官吏套交情。彼时德妃地位稳固,王氏主动套交情,地方官吏不胜欢喜,觉得这是天上掉馅饼……
\n双方如干柴烈火般的混在了一起。
\n第二步,年轻人们开始放高利贷,开口便是乡里乡亲的,闭口便是我难道会坑你?
\n于是,那些百姓乐滋滋的和王氏借贷。
\n没多久,年轻人们把脸一翻:还钱!
\n乡亲们傻眼了,问不是还不到还钱的日子吗?
\n年轻人们拿出契约,指着说道:看看这一条,我家随时有权利索要本利。
\n卧槽!
\n年轻人,这不对吧!
\n哪不对?这是你亲自画押,亲自盖的手印。
\n我要去告官。
\n好说!
\n当地官吏把脸一板,呵斥道:“本官看了,这便是你等自愿的。刁民,不还钱便收了田地。”
\n可你让百姓一时间去哪找钱还。
\n于是,田地易主。
\n他们照着这个套路席卷了整个德村,田地,店铺,人口……
\n老太爷临去前,唏嘘道:“原来读书如此有用,老夫以往大错特错了。”
\n德妃后来去了,可王氏靠着‘积攒’下来的家业越来越红火。
\n他们和地方官吏的关系也越发亲密,靠着这些人脉,王氏的势力开始往雄州延伸。
\n若是一切顺遂,数十年后,雄州将会多一家地方豪强。
\n但可惜的是,李玄登基了。
\n首先一巴掌便拍在了非法蓄奴上。
\n王氏去寻关系,可地方官吏说了,此次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