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刚开始那几天因为作业写的太差把教诗词歌赋的夫子气成河豚,没少打他戒尺,把他手都打肿了。
\n荀俣心疼义弟,主动代写作业。
\n现在是东汉末年,到季汐出生的年代中间间隔了一千八百多年。
\n其间文人墨客写下众多优美篇章。
\n季汐又是高中毕业没过多久,会背的诗少说也有上百首。
\n随便听到一个字就能念出一句诗。
\n有诗仙、诗圣、诗王做后盾,按理说他在诗词方面不会落后于古人,最起码不会挨戒尺。
\n可他一句都没有引用前人的诗。
\n不是他有文人傲骨,不肯借别人的诗为己用哪怕只是引用也不愿意,而是因为根本就没有办法借用或者是引用。毕竟都穿越了,所掌握的知识越多,让自己生活的更好的筹码也就越多,能用得上的就用,实在用不上那就没有办法了。
\n诗词讲究的是对仗和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
\n季汐试着用方言背了一下学过的诗仙、诗圣、诗王……的诗,结果既不对仗也不押韵,差点没笑场。
\n这种情况当然是不能用了。
\n古诗词必押韵,如果不押韵,那就说明是读音错了。比如砖家就通过古诗押韵这一点来研究古代人的发音。
\n如果诗词不是必须押韵,那砖家研究这个就毫无意义。
\n因为发音不同,季汐现在只有三国两晋时期的诗能用。总不能用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的诗作吧?别人还以为他要去当隐士呢。
\n也不能用乐府诗孔雀东南飞,与题目不符。
\n《洛神赋》倒是可以借用,可人家原作者就在眼前,好意思吗?曹孟德的诗同理。
\n诸葛亮和王羲之的也不适合。
\n恕他才浅,除此之外其他诗人的诗赋都不会背。
\n荀俣的帮助解决了他一大难题,到时候带小抄就行了。不求惊艳四座,但愿不会因为作不出诗来而成为宴会上的笑谈。
\n作者有话要说:
\n宝宝用方言读了一下唐诗,好有趣呀~还专门搜了小视频听老乡用家乡话读诗,别有一番趣味o(n_n)o
\n第11章
\n第二天,曹子建没来上课。
\n很快就到了放假的日子,荀俣和季汐准时来到丞相府赴宴。
\n临近午时,古朴的街道上人员稀少。一辆马车慢悠悠的驶来,停在了相府门前。
\n季汐率先跳下车,和荀俣一起进入丞相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