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雀无声。
然后,哄笑的研究生也回过味来:全部烧好再拼,这么简单的道理,铜川想不到?
偷眼再看,果不然:那几位之前是什么表情,现在依旧是什么表情,惊疑中透着愕然,痛苦中带着不解。
膨胀的难题要是这么好解决,他们早用了,何至于被困挠二十多年?
教授和研究员也一样,甚至包括几位院领导:这可是瓷器复烧,陶瓷修复学中最顶尖的难题,没有之一。
要那么好学,要那么好烧,不至于圆明园中出土了上百万片瓷片,近十万件珍贵残器,却堆了十多年,不闻不问。
难道是青花、粉彩、珐琅瓷没有历史价值,或是不值钱?
更或是故宫的专家不爱补?
都不是,而是会补,敢补,有能力补的,就那么有数的几位。一天二十四小时连轴转,当驴使唤,他也补不过来。
反过来,要问林思成会不会?
把眼前这口壶扔了,抛开不淡,五个院领导,加商妍和林长青,以及中心的研究员、实习生,保准会齐齐的点一下头:会!
娇黄釉穿花龙纹大罐,成化青花大罐,哪个不是复烧修复?
要是连复烧的难题都解决不掉,林思成哪来的胆子补鸡缸杯?
几位局领导顿时释然。
站在林思成的立场上:我既然研究了,就要研究透。既然要研究如何修复耀州瓷,那我肯定要全盘了解耀州瓷的生产原理。
又管你是什么釉,什么壶?
所以,破解天青釉也罢,解决倒流壶的膨胀差异的难题也罢,全是顺带。
他就奔着一个目标去的:申遗。所谓的小心眼,不务正业,全是狗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