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划完了轮阔。
依旧是牡丹,依旧是缠枝纹,依旧是蕉叶纹饰边。
但更快,比之前更快。好像空无一物的瓶胎上有无数他们用眼睛看不到的纹线,林思成只是在照着描。
图案渐渐成形,再仔细对比,感觉和之前削掉的那一层,压根就没什么两样?
不管是技术高一层的王虹,还是技术只是普通的其他人,已经不知道怎么吐槽:反正加一块,也没林思成高。
三两下划完,林思成开始刻,依旧沙沙有声,转盘上的胎渣越来越厚:
“越窑深剔刻技术源自于先秦战国时的错金银:即采用垂直深刀剔除纹饰外的胎土,形成斜面…特点是刀法深峻,立体感强。
之后传承于定窑,衍生出线刻技术,特点是刻划并用,深浅渐变。同时期传承于耀州窑,又洐生出双刀法…特征更明显:浅浮雕渐变层次,形成深浮雕,线条刚劲犀利…”
“所以,如果从传承脉络而言,耀州工更近近于越窑:同样为薄胎,同样深剔,同样是直刀深挖,同样是剔地成斜…”
“但区别也很大:越窑是高浮雕,棱是棱,角是角,虽然立体感更强,却失于圆润。耀州工则为深浮雕,即先单刀侧入(45度斜切),再双入正刀(垂直切入)…
说直白点:在定州浅浮雕的基础上,用越窑剔地成斜的高浮雕技法,形成渐变层次:即新耀州瓷深浮雕…
因为刻痕有深有浅:深处积釉多,则色暗,浅处积釉少,则色浅…正是这种色变效果,形成耀州窑青瓷独特的光暗效果…”
林思成不疾不徐,侃侃而淡,一群人的眉头却越皱越紧。
之前的震惊、愕然,以及赧然,全部化成惊疑:原理他们当然懂,且不要太懂,因为他们研究的就是这个。
既便学习时间最短的王虹,也已经有七年之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14页